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857) 作品数:7 被引量:10 H指数:2 相关作者: 王蔚 金春英 高溳 左华丽 李广聪 更多>> 相关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华侨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深海嗜热噬菌体GVE2头尾连接蛋白EV8的原核表达和功能分析 2011年 为了解头尾连接蛋白在噬菌体感染和装配中起的作用,对高温噬菌体GVE2(virulent bacteriophage ofGeobacillus sp.E263)的头尾连接蛋白EV8进行了原核表达和功能鉴定.将EV8编码序列克隆入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埃希氏菌BL21.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进行鉴定,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6kD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EV8)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8在GVE2感染后2 h开始表达,说明该蛋白为噬菌体晚期表达蛋白.免疫电镜定位表明头尾连接蛋白位于噬菌体头尾的连接处,为进一步研究高温噬菌体的组装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周治东 金春英 吕华 王蔚具有多种胞外酶的对虾肠道黏附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2012年 用对虾饲料培养基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分离出500株黏附细菌,以产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能力为指标,筛选出产该3种消化酶的细菌90株,占总菌株的18%。对其中生长较快的69株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69株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其中数量最多是芽胞杆菌属,占鉴定细菌总数的53.62%,数量最少是气单胞菌属和嗜盐单胞菌属,均占鉴定细菌总数的2.90%。表明对虾肠道黏附菌群中具有较多能分泌多种消化酶的细菌,可进一步开发为促进对虾消化功能的益生菌。 刘慧玲 罗鹏 杨世平 李广聪 莫嘉文 王蔚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肠道细菌 胞外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IE3的原核表达、纯化和鉴定 2011年 目的:构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极早期基因IE3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纯化重组蛋白IE3。方法: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对虾心脏组织为模板,PCR法扩增极早期基因IE3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IE3。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IE3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PCR产物大小及其双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IE3,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33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表达出重组蛋白GST-3。为进一步研究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提供了平台。 左华丽 金春英 王蔚关键词:克隆 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IE1基因表达与鉴定 2011年 目的探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IE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方法将IE1编码序列克隆入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埃希菌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IE1)融合蛋白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并用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 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克隆到IE1基因序列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 kDa,等电点为4.87,所构建的重组体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与目标基因相符,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表达成功。结论克隆构建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IE1,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高溳 金春英 王蔚关键词: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PjCaspase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对虾是最重要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病害的严重威胁,尤其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已成为危害对虾养殖的最主要病原[1]。但因对虾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无法用疫苗进行免疫防治[2],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因此滥用违禁药物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对虾的品质。 金春英 高涢 王磊 王蔚关键词:日本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转录调控 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对虾的主要病原,给全球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但至今仍未发现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免疫机制,从而寻找合适的抗病毒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WSSV病毒蛋白之间、病毒—宿主蛋白之间和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有效地防治WSSV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左华丽 金春英 王蔚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 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011年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中主要的致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感染和致死反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上,在抗病毒反应方面的尚所知有限。总结了近年来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病毒侵染对虾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旨在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症提供参考。 高溳 金春英 王蔚关键词:对虾 白斑综合征 抗病毒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