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15)

作品数:2 被引量:306H指数:2
相关作者:余力生王军许珉柯星星孙敬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听觉
  • 1篇听觉丧失
  • 1篇突发性聋
  • 1篇外淋巴
  • 1篇外淋巴液
  • 1篇淋巴
  • 1篇淋巴液
  • 1篇内耳
  • 1篇给药
  • 1篇给药方式
  • 1篇多中心
  • 1篇多中心临床
  • 1篇多中心临床研...
  • 1篇耳后
  • 1篇测听
  • 1篇测听法
  • 1篇成像
  • 1篇成像观察
  • 1篇纯音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余力生
  • 1篇陈锡辉
  • 1篇潘滔
  • 1篇吴皓
  • 1篇夏睿
  • 1篇姜学钧
  • 1篇林鹏
  • 1篇邱建新
  • 1篇殷善开
  • 1篇郑亿庆
  • 1篇静媛媛
  • 1篇迟放鲁
  • 1篇郑虹
  • 1篇李晶兢
  • 1篇郭玉芬
  • 1篇骆文龙
  • 1篇周慧芳
  • 1篇孔维佳
  • 1篇董明敏
  • 1篇刘稳

传媒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69
2013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病程在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低中频下降型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泼尼松、巴曲酶(东菱迪芙)及其组合;中高频下降型为利多卡因、泼尼松、金纳多及其组合;平坦型或全聋型为东菱迪芙、金纳多、泼尼松及其组合。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1024例,其中男性492例(48.05%),女性532例(51.95%)。年龄为19—65岁,平均(41.2±12.8)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205例(20.02%),高频下降型141例(13.77%),平坦型402例(39.26%),全聋型276例(26.95%)。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90.73%;平坦型次之,为82.59%;全聋型为70.29%;中高频下降型为65.96%;各型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1.58,P=0.000)。1024病例中,痊愈378例(36.91%),显效229例(22.36%),有效198例(19.34%),无效219例(21.39%);总有效率为78.61%。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差异很大,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型次之,中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余力生杨仕明韩东一郑虹张榕王海波郑亿庆任基浩林鹏王军高志强吴皓韩德民陈锡辉殷善开董明敏张劲柯星星胡国华赵晓埝姜学钧孙建军许珉邱建新邱建华孙敬武王宁宇刘月辉郭玉芬周慧芳迟放鲁孔维佳黄魏宁刘稳潘滔
关键词:听觉丧失测听法纯音随机对照试验
7.0T磁共振成像观察耳后给药促进药物进入内耳的可行性被引量:46
2012年
目的借助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新给药方式耳后给药,药物在内耳的吸收过程,探讨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12只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耳后注射造影剂,一组静脉注射造影剂。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3h、4h、6h、8h、12h、24h、48h,分别进行磁共振T1加权像成像。测量右侧耳蜗底转鼓阶的信号强度,描绘信号-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对比耳后组与静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耳后组与静脉组信号-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14×105及36.17×105,耳后组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是可行的,局部疗效好,全身并发症少,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晶兢余力生夏睿郜发宝骆文龙静媛媛
关键词:内耳外淋巴液给药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