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J13103-01B)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玮朱双双祝筱姬钟玉绪刘菲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89医院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芥子气
  • 3篇氧化应激
  • 3篇芥子
  • 3篇肺损伤
  • 3篇腹腔
  • 2篇药物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凋亡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药物相互作用
  • 1篇乙基
  • 1篇异补骨脂素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机制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酮康唑
  • 1篇皮肤损伤
  • 1篇清除剂
  • 1篇吲哚

机构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3篇解放军第89...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北京药理毒理...

作者

  • 3篇赵建
  • 3篇刘菲
  • 3篇周文霞
  • 3篇张永祥
  • 3篇钟玉绪
  • 3篇祝筱姬
  • 3篇朱双双
  • 3篇韩玮
  • 2篇张小锐
  • 2篇王涛
  • 2篇庄笑梅
  • 2篇赵超
  • 1篇肖智勇
  • 1篇尹纪业
  • 1篇王晓英
  • 1篇阳海鹰
  • 1篇赵玉玲
  • 1篇张振清
  • 1篇郑爱萍
  • 1篇李峥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军事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清除剂及抗氧化应激药物做为芥子气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氧化应激是芥子气毒性损伤作用重要的起始环节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芥子气清除剂及抗氧化应激药物研究进展,对现存药物和潜在候选化合物进行了分类评述。研究表明,硫醇类化合物、小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含氮类化合物以及多酚类化合物是受关注的4种主要药物类别。开展这些药物的抗毒作用研究,对推进芥子气抗毒药物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张小锐梅逸舟周文霞张永祥
关键词:芥子气氧化应激抗氧化剂清除剂
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2和128 g/L芥子气5μl于KM小鼠右耳内侧染毒,建立两种损伤程度的小鼠耳郭染毒皮肤损伤模型。在32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染毒前20 min于小鼠右耳内侧涂抹奥伐尼0.125、0.25和0.5 mg/耳,或染毒前30 min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制备耳郭皮肤切片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在128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小鼠右耳给予奥伐尼0.25 mg/耳或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结果奥伐尼可显著降低32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并显著改善皮肤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但对128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无明显影响。结论奥伐尼对低剂量芥子气染毒所致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郑盼肖智勇梅逸舟刘峰程军平尹纪业周文霞张永祥
关键词:芥子气皮肤损伤吲哚美辛
芥子气经腹腔和气管致大鼠ALI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经腹腔和气管建立大鼠芥子气(sulfur mustard,SM)ALI动物模型,比较2种大鼠ALI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136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8只,其他4个组(腹腔SM组、腹腔丙二醇组、气管SM组、气管丙二醇组)每组32只。腹腔SM组腹腔内注入稀释的SM0.1ml(0.96LD50=8mg/kg),气管SM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SM0.1ml(0.98LD50=2mg/kg),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判断氧化应激情况。结果腹腔SM组各时间段BALF中乳酸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气管SM组(P值均〈0.05)。腹腔SM组各时间段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水平均高于气管SM组(P值均〈0.05)。腹腔SM组大鼠肺组织各时间段肺泡间隔8=羟基脱氧鸟苷阳性细胞表达率、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气管SM组(P值均〈0.05)。结论大鼠在经腹腔和气管SM浓度相似的情况下,经腹腔途径肺氧化应激指标与经气管相比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腹腔对SM的快速吸收有关。
韩玮朱双双赵建贝媛媛钟玉绪刘菲王涛赵超祝筱姬
关键词:芥子气肺损伤氧化应激
芥子气经腹腔和气管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纤维化指标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经腹腔和气管复制大鼠芥子气(SM)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比较2种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纤维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大鼠136只,随机分为5组。腹腔SM组腹腔内注入稀释的SM 0.1 ml(0.96 LD50=8 mg/kg),气管SM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SM 0.1 ml(0.98 LD50=2 mg/kg),腹腔和气管丙二醇组分别腹腔和气管内注入丙二醇0.1 ml,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判断肺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 1光镜下见72 h肺泡间隔被染成绿色的胶原纤维增多;2腹腔SM组大鼠肺泡间隔各时间段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气管SM组比较升高(P<0.05);3腹腔SM组大鼠肺泡间隔各时间段肺泡间隔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气管SM组比较升高(P<0.05);4腹腔SM组大鼠肺泡间隔各时间段肺泡间隔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母亲DPP同源物7(Smad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气管SM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大鼠在经腹腔和气管SM LD50浓度相似的情况下,经腹腔途径肺纤维化指标与经气管比较升高,提示SM经腹腔途径更容易诱导肺纤维化。
韩玮朱双双贝媛媛赵建钟玉绪刘菲赵玉玲祝筱姬
关键词:芥子气肺损伤肺纤维化
芥子气所致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芥子气[bis(2-chloroethyl)sulfide,sulfur mustard,SM]是一种强效化学战剂,其作用机制复杂,尚无特效解毒剂。研究芥子气的中毒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关键。氧化应激作为芥子气中毒后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芥子气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相应生物标志物的观察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氧化应激在芥子气中毒中的作用,从而对揭示芥子气中毒机制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产生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芥子气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梅逸舟张小锐周文霞张永祥
关键词:芥子气生物标志物中毒机制氧化应激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的酶促动力学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细胞色素P450(CYP)酶促动力学特征,比较其结构和种属差异,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在优化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和评价体外代谢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代谢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研究,应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最大反应速率(V_(max))和米氏常数(K_m)。结果应用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肝微粒体孵育液中定量范围为0.1~50.0μmol·L^(-1),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满足检测要求。体外代谢稳定性研究显示,当底物浓度为1μmol·L^(-1),蛋白浓度为0.5 g·L^(-1),孵育40 min内,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呈线性消除,体外半衰期分别为74.5,95.0,74.5和173.3 min。补骨脂素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的V_(max)分别为:(1.140±0.080)μmol·min-1·g-1蛋白,(0.620±0.060)μmol·min-1·g-1蛋白;K_m分别为(12.9±0.3)μmol·L^(-1)和(7.4±1.3)μmol·L^(-1)。异补骨脂素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的V_(max)分别为(0.251±0.012)μmol·min-1·g-1蛋白和(0.103±0.014)μmol·min-1·g-1蛋白;K_m分别为:(3.0±0.4)μmol·L^(-1)和(3.4±0.7)μmol·L^(-1)。结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CYP酶促动力学特征及代谢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种属和结构差异,在大鼠两者基于CYP酶的代谢清除过程可能相似。而在人体,异补骨脂素的CYP代谢清除可能慢于补骨脂素,导致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
阳海鹰钟玉环陈琳李桦庄笑梅
关键词: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酮康唑对大鼠鼻腔和灌胃给予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药动学差异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在系统比较大鼠鼻腔和灌胃给予咪达唑仑药动学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酮康唑对2种给药途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经鼻腔或灌胃只给予咪达唑仑(1 mg?kg^(- 1)),另外2组联用细胞色素P450酶3A(CYP3A)抑制剂酮康唑(30 mg?kg^(- 1))后再分别经鼻腔或灌胃给予咪达唑仑,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测定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单独经鼻腔和灌胃给予咪达唑仑后,原型药物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约为2和25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96和179μg?L^(-1)?h。合用酮康唑后,在鼻腔和灌胃给药条件下,咪达唑仑原型药物在大鼠体内的AUC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1和3.3倍。但是,酮康唑不改变咪达唑仑鼻腔给药的T_(max),而合用酮康唑后,咪达唑仑灌胃给药的T_(max)延长至1.14h。结论咪达唑仑经鼻腔给药与经口服给药相比,吸收迅速、药物暴露量大,更适合于临床急救。咪达唑仑经鼻腔给药合用酮康唑后,不改变吸收速度,但抑制其代谢转化,药物体内驻留时间明显延长;咪达唑仑口服给药合并给予酮康唑后,吸收减慢,抑制代谢转化,体内药物暴露量明显增加。由于咪达唑仑的中枢镇静作用,2种途径合用酮康唑时均应考虑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王娟王晓英李敬来李峥郑爱萍张振清庄笑梅
关键词:咪达唑仑酮康唑药物相互作用
芥子气经腹腔和气管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细胞凋亡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经腹腔和气管建立大鼠芥子气(SM)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的差异。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大鼠136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8只,其他4个组为腹腔SM组、腹腔丙二醇对照组、气管SM组、气管丙二醇对照组,每组32只。腹腔SM组腹腔内注入稀释的SM0.1 ml(0.96 LD50=8 mg/kg),气管SM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SM 0.1 ml(0.98 LD50=2 mg/kg),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电镜观察,判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腹腔SM组各时间段肺泡间隔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率较气管SM组增多(P<0.05)。2腹腔SM组各时间段肺泡间隔凋亡蛋白Bax阳性表达率较气管SM组升高(P<0.05);腹腔SM组各时间段肺泡间隔凋亡蛋白Bcl-2阳性表达率较气管SM组降低(P<0.05)。3腹腔SM组各时间段肺泡间隔凋亡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阳性表达率较气管SM组增多(P<0.05)。4电镜显示,染毒72 h,腹腔SM组和气管SM组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凋亡细胞形态特征为上皮细胞膜附着的微绒毛断裂缺失,排列紊乱;线粒体嵴模糊,粗面内质网表面附着的核糖体脱离,并游离于细胞质中。结论 SM经腹腔和气管染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通过内源性通道引发细胞凋亡调节异常,SM经腹腔染毒大鼠各项细胞凋亡指标比经气管明显升高,推测可能与SM腹膜腔的快速吸收有关。
祝筱姬朱双双韩玮贝媛媛钟玉绪刘菲王涛赵超赵建
关键词:芥子气肺损伤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