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487056)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龚非力徐军发熊平赵坤方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分子
  • 2篇共刺激
  • 2篇共刺激分子
  • 2篇BTLA
  • 2篇刺激分子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移植
  • 1篇胰岛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胰岛细胞
  • 1篇胰岛细胞移植
  • 1篇异位心脏
  • 1篇异位心脏移植
  • 1篇增殖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6篇龚非力
  • 5篇徐军发
  • 4篇熊平
  • 3篇赵坤
  • 3篇黄保军
  • 3篇方敏
  • 2篇胡国艳
  • 2篇郑芳
  • 2篇冯玮
  • 2篇徐勇
  • 1篇梁宾勇
  • 1篇刘莉
  • 1篇杨衡
  • 1篇陈义发
  • 1篇黄致远
  • 1篇刘伟
  • 1篇沈关心
  • 1篇陈孝平
  • 1篇郑淑华
  • 1篇刘洪亮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种异位心脏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和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腹部和颈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二次器官移植或双心脏移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动物模型。方法参照Ono法和Chen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了同系或者同种小鼠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病理组织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6.7%和83.3%,两种手术方式在总手术时间、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两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都能顺利建立,两者既可分开选用,又可结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实验需求。
陈义发尹辉梁宾勇黄致远刘洪亮陈孝平龚非力
关键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小鼠
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DC表面B7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小鼠B/T细胞弱化因子包外功能区(mBTLAext)融合蛋白(GST-mBT-LAext)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表面B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TLAcDNA。将其胞外功能区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2/mBTLAext并转化E.coliBL21(DE3),以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提取包涵体,经变性、负性后,采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柱纯化可溶性的GST-mBTLAext。将不同浓度的GST-mBTLAext加入到DC2.4的培养体系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上B7-1和B7-2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地克隆了mBTLA基因,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变性、复性,经GlutathioneSepharose4B柱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mBTLAext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表明,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43000,同预期的结果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ST-mBTLAext可上调DC2.4上B7-1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一作用可被抗GST-mBTLAext血清阻断。未检测到GST-mBT-LAextDC2.4上B7-2的表达有影响。结论:BTLA对DC2.4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BTLA-HVEM途径反向信号对DC作用的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其对D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徐军发赵坤黄保军熊平方敏沈关心龚非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B7分子
小鼠B7-H4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克隆小鼠B7-H4(mB7-H4)基因cDNA全长,构建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GFP和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Fc。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7-H4cDNA,将其全长cDNA去掉中止密码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并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将其胞外功能区cDNA克隆入pcDNA3·1-hFc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染COS-7细胞使其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结果: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mB7-H4全长cDNA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mB7-H4分别正确插入pEGFP-N1和pcDNA3·1-hFc载体中,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COS-7细胞后可分别表达跨膜型mB7-H4-GFP和可溶性mB7-H4-Fc。结论:成功地克隆mB7-H4基因并构建了两个真核表达载体,它们可分别表达跨膜型和可溶性融合蛋白。
徐军发袁春雷杨衡赵坤胡国艳龚非力
关键词:B7-H4真核表达基因克隆
小鼠可溶性CD83对树突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共刺激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徐军发黄保军熊平冯玮徐勇方敏郑芳龚非力
关键词:DC2.4共刺激分子共刺激作用T细胞增殖
可溶性小鼠CD83-Ig对同种胰岛β细胞在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Ig对NIT-1细胞在同种异基因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表达小鼠CD83胞外功能区和人IgG1αFc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转染COS-7细胞,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制备CD83-Ig融合蛋白。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法制作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移植胰岛细胞系NIT-1进行治疗,同时在NIT-1移植的-1,1和3 d输注CD83-Ig,并观察输注CD83-Ig对NIT-1在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移植NIT-1后第3天各组小鼠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移植物NIT-1细胞在输注CD83-Ig组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为18 d,较在输注人IgG组和PBS组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均为9 d)明显延长;输注CD83-Ig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4.50±6.41)d,而输注人IgG组和PBS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29.86±4.18)d和(30.71±4.49)d。结论CD83-Ig融合蛋白可延长小鼠胰岛β细胞在同种异基因糖尿病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可能是一种用于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的较好的免疫抑制剂。
徐军发胡国艳郑淑华刘伟刘莉熊平龚非力
关键词:胰岛细胞移植糖尿病
可溶性小鼠BTLA对树突状细胞表面B7-1和B7-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murine 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 mBTLA)-人IgG1 Fc融合蛋白(mBTLA-hIg)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mBTIA基因,构建mBTLA胞外功能区和人IgG1 Fc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BTLA-hIg),并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mBTLA-hIg质粒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采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mBTLA-hIg质粒转染DC中mBTLA基因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中mBTLA-hIg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BTLA-hIg质粒转染对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B7-1(CD80)和B7-2 (CD86)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BTLA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mBTLA-hIg融合基因转染的DC高表达mBTLA-hIg融合蛋白,并可结合到DC表面。表达可溶性mBTLA-hIg融合蛋白的DC2.4表面B7-1的表达上调,B7-2的表达下调,而且这种改变可被兔抗GST-mBTLA血清阻断。结论可溶性mBTLA-hIg融合蛋白对DC细胞表面B7分子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BTLA反向信号作用于DC的结果。
徐军发赵坤黄保军熊平冯玮徐勇方敏郑芳龚非力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