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9JJD790058)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利赵彪韩增林王兆兰赵东霞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沿海经济
  • 2篇沿海经济带
  • 2篇区位
  • 2篇物流
  • 2篇辽宁沿海经济...
  • 2篇经济带
  • 2篇环渤海
  • 2篇分工
  • 2篇SSM分析
  • 2篇产业分工
  • 1篇医药
  • 1篇医药产业
  • 1篇医药产业集群
  • 1篇游客
  • 1篇园区
  • 1篇入境旅游
  • 1篇入境旅游客源
  • 1篇入境旅游客源...
  • 1篇入境旅游客源...
  • 1篇生物医药

机构

  • 13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王利
  • 4篇赵彪
  • 3篇韩增林
  • 3篇王兆兰
  • 2篇顾在浜
  • 2篇赵东霞
  • 2篇魏代娉
  • 2篇高鹏
  • 2篇孟多
  • 2篇李谭
  • 1篇王艳军
  • 1篇王红燕
  • 1篇赵小明

传媒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与管理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辽宁省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产业结构系数、空间自相关、区位商等方法,基于Arc GIS、Geo Da等地统计分析软件,从产业结构系数的空间关联和产业内部结构两方面,对1997—2012年辽宁省产业结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辽中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并有向东北部扩散的趋势。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第二产业以采矿、制造业为主,分布广泛;第三产业除沈阳、大连两市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对各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方案。
高鹏王利赵彪王兆兰
关键词:产业空间结构空间自相关区位商
大连市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生物医药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大连市金州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开放门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大连市总数的1/3,经济总量连续三年位居东北地区各县区的首位.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现代产业,为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州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70余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省90个重点产业集群的前列,已经成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的重要支撑.在论述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及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分析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及路径.
顾在浜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
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大连市工业战略产业选择研究
2013年
工业战略产业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起根本性、全局性作用的产业,在各类发展规划中工业战略产业选择是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大连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参考工业战略产业选择一般原则,选取9项评价指标构建大连市工业战略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条件下产业优选分析较完善的Weaver-Thomas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未来大连市重点发展的7个工业战略产业。最后分析与评价选出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大连市工业战略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大连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数据支持。
王红燕王利王艳军
关键词:WEAVER-THOMAS模型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被引量:16
2015年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东霞韩增林王利赵彪
关键词:产业分工环渤海空间结构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分析——以锦州市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目前"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新能源成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上升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一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太阳能成为新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介绍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理论意义,重点构建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阐明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内容,并结合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实例与完整产业链进行对比,指出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发展建议。
魏代娉王利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链
近年来大连市围填海区域动态演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2000年、2005年、2010年LandsatTM数据和2014年Landsat OLI数据共4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了对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及围填海区域演变信息的提取,分析了大连市围填海区域的动态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围填海区域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4年,大连市海岸线长度以及围填海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增速呈由快变慢的趋势;围填海活动主要集中在瓦房店和市辖区岸段;人工岸线增加,岸线年均长度变化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普兰店岸段、庄河岸段、瓦房店岸段、市辖区岸段;从驱动因素上看,围填海面积变化是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养殖业、工业以及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王兆兰王利赵彪
关键词:填海造地海岸线
基于P-中心法的农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采用P-中心法,以物流成本最小为目标,研究了与农业生产和物流联系十分密切的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结果显示,在昌图县域范围内,县级配送中心建议布局在四面城镇。
赵小明王利
关键词: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
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区域产业规划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角度谋划地区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依据现状分析—问题阐释—实现路径的研究思路,采用区位熵指数、城市产业专业化指数和职能专业化指数等方法,从省、市两个视角系统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特征、城市专业化水平和职能专业化水平,提出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现路径。
赵东霞韩增林赵彪
关键词:产业分工区位熵
区域现代物流支撑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地带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从区域现代物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出发,提出综合反映区域现代物流支撑能力的3类11要素的指标体系,并根据现代物流活动的特点以及指标之间的定性关系,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能力指数、物流企业集聚度指数、物流能力影响因素指数、现代物流支撑能力指数和聚合方法。实证研究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绥兴物流区、锦葫物流区、营盘物流区、大连渤海物流区、大连城区物流区、大连黄海物流区和丹东物流区7个物流区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作者2009年已经完成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现代物流支撑能力基本要素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设计的指标聚合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7个分区分别进行了评价,并对各分区的现代物流支撑能力作出总体评价。
王利李谭孟多
关键词:现代物流综合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
人才竞争力测度与表达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区域内部人才竞争力水平与差异是制定人才发展政策,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案列,选取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Prism Map(三维棱柱图)表达方法对人才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内郑州市人才竞争力最强(具有绝对优势),人才竞争力较强的市为洛阳、新乡、邯郸、南阳、蚌埠,聊城、菏泽、安阳、开封人才竞争力水平居中,其他地市人才竞争力水平较弱。
高鹏王利王兆兰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GIS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