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6A301A04)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波梁锦军江洪唐艳红黄鹤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护理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室性
  • 4篇消融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 3篇射频消融治疗
  • 3篇室性期前收缩
  • 3篇衰竭
  • 3篇期前收缩
  • 3篇消融治疗
  • 2篇心电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早搏
  • 2篇室性早搏
  • 2篇随访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综合征
  • 2篇离散度
  • 2篇流出道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杨波
  • 6篇梁锦军
  • 5篇万军
  • 5篇黄从新
  • 5篇黄鹤
  • 5篇唐艳红
  • 5篇江洪
  • 4篇陈芳
  • 2篇周纪宁
  • 2篇夏豪
  • 1篇王晓红
  • 1篇李学远
  • 1篇石少波
  • 1篇蒋学俊
  • 1篇谭安安
  • 1篇唐世琪
  • 1篇刘华芬
  • 1篇刘秀娟
  • 1篇曹锋
  • 1篇李海涛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体表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3月室性早搏发作时心电图 V_1导联 QRS 波均呈左束支阻滞(LBBB)形态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72例,按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对照组,其中成功组63例,对照组9例(失败4例、复发5例),分析两组体表心电图12导联 R 波幅度、R 波时限、S 波时限、QRS 时限,V_2导联 R 波时限占 QRS 时限的百分比、胸前导联 R 波移行导联、V_1导联 R/S 的比值、V_1导联 R 波缺失、aVL 和 aVR 比例(QS 或 rS 幅度)、Ⅰ导联 R 波单相、Ⅰ和 aVL 导联 QS 波以及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特点。结果胸前导联移行导联在≥V_3成功率较高,≤V_2很难成功(P=0.002),V_1导联 R 波缺失预示成功率高(P=0.011),V_2导联 R 波时限占 QRS 时限的百分比大于30%更易成功(P=0.025),两组体表心电图的 aVL:aVR(QS 或 rS 的幅度比),aVL 导联 QS 形态和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有显著差异性(P<0.05),12导联 R 波幅度、R 波时限、S 波时限、QRS 时限等参数中仅Ⅱ导联的 S 波时限有显著性差异(P=0.027),其他指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分析心电图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室早患者作为消融对象,以降低失败风险,提高成功率。
梁锦军杨波黄鹤万军唐艳红刘秀娟刘华芬王晓红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电图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人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陈芳周纪宁裴大军杨波
关键词:射频消融室性期前收缩
生理性起搏器治疗患者基本情况的变化趋势(1999—2007)被引量:4
2008年
近年来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不断提高,适应证不断拓展,已由单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扩展到预防心房颤动(房颤),从治疗心律失常发展到心力衰竭。本文对我院1999年至2007年起搏器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总结生理性起搏器应用的变化趋势。
梁锦军黄鹤杨波万军唐艳红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器起搏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2011年
目的:观察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早)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65例患者,采用温控消融导管以起搏为主的方法进行标测,并对单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97%(63/65),其中2例放弃消融术;随访15~40个月,有3例复发并再次手术,成功2例,总成功率为95%(62/65),无复发。电生理检测和消融时间:(50±27)min;曝光时间:(8.1±3.8)min,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消融操作及X线暴露时间。
梁锦军黄鹤杨波万军唐艳红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期前收缩室性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
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的中长期随访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进行高血压规范化治疗并达标的基础上,对27例高血压人群中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起搏标测法/激动标测法或两者结合进行标测消融,并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手术前后测定心肌钙蛋白I(cTnI),以及在手术前、手术后3月、12月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即刻成功率89%(24/27),总成功率96.3%,1例患者早搏次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但次数仍大于3000次/d。cTnI在手术后稍升高[手术前后分别为(0.15±0.19)和(1.09±0.40)μg/L,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分别为(44.40±5.07)mm(42.44±5.60)mm,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33.07±2.30)mm和(31.66±2.20)mm,P<0.01]在手术后有所缩小,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6.07±1.59)%和(59.92±1.49)%,P<0.01]。患者群整体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在术后均有明显提高(P<0.01)。射频消融治疗能降低患者就医次数、医药费用(P<0.01),随访中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早患者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梁锦军黄从新杨波江洪万军黄鹤唐艳红吴钢曹锋
关键词:高血压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应用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情况。方法入选19例,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4例,Ⅳ9例。共植入CRT5台、ICD4台、DDD7台、VVI3台。收集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置入起搏器原因等资料,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随访5年,平均3.7年。其中,置入VVI的3例患者中死亡2例;置入DDD的7例患者中死亡2例;置入CRT的5例患者中死亡2例;置入ICD的4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置入情况需优化,使卫生资源应用更合理,便于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梁锦军黄鹤杨波蒋学俊万军唐艳红夏豪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起搏器
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研究
2008年
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群晕厥事件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是诊断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对于老年人晕厥病因诊断的价值还有待深入探讨,故我们研究对1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老年患者行HU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老年患者在试验中晕厥发生情况,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陈芳李海涛唐世琪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老年人群不明原因晕厥病因诊断老年患者
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炎症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DCM+PVCs组(128例)以及DCM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DCM+PVCs组hs-CRP水平(4.21±2.39mg/L),DCM组(3.75±2.25mg/L),两组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M+PVCs组与DCM组相比,NYHA分级更高(3.02±0.62级vs 2.68±0.66级,P<0.05),NT-proBNP浓度≥1800pg/m l者更多(105/128 vs 37/60,P<0.01),LVEDD更大(65.65±7.82mm vs 59.63±11.34mm,P<0.01),LVEF更低(34.32%±6.79%vs 38.02%±7.55%,P<0.05)。结论 DCM伴发PVCs患者比无PVCs患者心功能分级更高,左心室功能更差,提示临床应足够重视PVCs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以及预后。
石少波杨波梁锦军李鹏飞刘凯王欣欣
关键词: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扩张型心肌病超敏C反应蛋白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试验组(n=2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后患者12导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强化抗血小板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而缩短ACS患者QTd。
陈芳李学远谭安安夏豪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心电描记术
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陈芳杨剑雪周纪宁王芳杨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P波离散度倍他乐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