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8AXW00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琪生奇志胡晴张遥杨蕾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当代文化
  • 1篇舆情
  • 1篇群体性
  • 1篇群体性事件
  • 1篇网络群体
  • 1篇网络群体性事...
  • 1篇网络舆情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塑造
  • 1篇消极
  • 1篇消极因素
  • 1篇SWOT分析
  • 1篇SWOT分析...

机构

  • 3篇东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篇杨蕾
  • 1篇生奇志
  • 1篇张遥
  • 1篇胡晴
  • 1篇欧阳丹
  • 1篇张琪

传媒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过程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众传播事业,而大众传播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积累也同样影响了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中传播内容庞杂、传播方式僵化、传播技术制约、传播把关薄弱、传播功能异化等消极因素使得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文章归纳了大众传播与文化塑造的关系,分析了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总结出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推动大众传播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杨蕾胡晴张遥
关键词: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当代文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及舆情应对策略被引量:3
2011年
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其特有的传播模式,而网络舆情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以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欧阳丹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
辽宁地区形象传播策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辽宁地区形象是辽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先导因素。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传播健康、活跃、快速发展的辽宁地区形象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对辽宁地区形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SWOT分析,提出提升辽宁地区形象的路径组合策略。对辽宁地区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区域传播理论,促进区域发展。
生奇志张琪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