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522)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丹波丁丽郑晓丽王恒湘王志东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倍体
  • 2篇单倍体相合
  • 2篇单倍体相合造...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细胞
  • 2篇相合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倍体
  • 2篇病毒感染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移植治疗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活动性

机构

  • 2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志东
  • 2篇王恒湘
  • 2篇郑晓丽
  • 2篇丁丽
  • 2篇刘丹波
  • 1篇汪生
  • 1篇阎洪敏
  • 1篇董磊
  • 1篇韩冬梅
  • 1篇闫洪敏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马利兰+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移植预处理方案,对1例8岁CAEBV患儿行HLA3/6母供女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后第13天粒细胞植入,第16天血小板植入,第25天DNA指纹鉴定结果提示供者型完全植入。移植后第42天患者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皮疹完全消退。移植后CAEBV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年,多次复查EBV-DNA持续阴性。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治疗CAEBV的有效手段。
刘丹波王志东董磊郑晓丽丁丽阎洪敏王恒湘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同方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全相合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hi-HSCT)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异基因全相合移植33例,hi-HSCT 50例,移植前供、受者血清CMV-DNA均阴性。两组均采用不包含全身照射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全相合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i-HSCT为动员后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粒细胞植入后,采用PCR方法每周2次检测外周血细胞CMV-DNA,CMV-DNA>500基因拷贝/ml判断为CMV阳性。结果:83例HSCT患者中68例在移植后100 d内出现CMV血症,发生率81.9%。hi-HSCT后CMV发生率(90%)明显高于全相合移植患者(69.7%,P<0.05)。抗病毒治疗对所有病例有效,但63例出现CMV活化。其中,hi-HSCT后CMV活化发生率为95.6%,近似于全相合HSCT(87.0%,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与CMV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移植方式、粒细胞恢复时间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血小板的恢复时间无关。比较分析发现,全相合HSCT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hi-HSCT(P<0.05)。hi-HSCT和全相合HSCT患者aGVHD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重度a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hiHSCT术后更易发生CMV感染,这可能与其重度aGVHD发生率高和造血重建迟缓有关。
汪生刘丹波郑晓丽丁丽韩冬梅王志东闫洪敏王恒湘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