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01005)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剑秋张振忠朱荣涛王光绪贺小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石化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含孔隙多相纳米晶体陶瓷的力学性能计算模型
- 2007年
- 提出一个晶粒与晶界的混和模型,用于计算单相纳米晶体陶瓷的弹性模量,进而结合Budiansky等人的自洽模型计算了含孔隙多相纳米晶体陶瓷的弹性模量。在此基础上,将正割模量替代弹性模量,在等应变假设的前提下,将提出的能计算含孔隙多相纳米晶体陶瓷弹性模量的模型拓展成能描述该类材料在小塑性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模型,并且确定σ_(0.2)为含孔隙多相纳米晶体陶瓷的屈服强度。大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晶粒尺寸与孔隙率对纳米晶体陶瓷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的影响。
- 周剑秋朱荣涛李元玲贺小华李政辉
- 关键词:弹性模量屈服强度
- 高应变速率下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屈服强度的计算模型
- 为了确定高应变速率下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的屈服强度,首先纳米晶体材料被看作由晶粒与晶界两相复合而成;然后基于高应变速率下 fcc 和 bcc 纳米晶体材料的变形机理分别构建了不同晶格结构的晶粒相和晶界相的本构模型,且通过偶...
- 朱荣涛周剑秋马璐张振忠
- 关键词:纳米晶体材料本构模型屈服强度高应变速率
- 文献传递
- 纳米晶镍块体的制备及烧结致密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以高能球磨法和直流氢电弧等离子蒸发法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纳米晶镍粉体,并结合预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晶镍块体试样,研究了纳米晶镍块体结构、形貌的变化。运用TEM技术观察了两种粉体的形貌,并给出了选区电子衍射图;运用XRD、Archimedes法等分析手段对纳米晶镍块体的致密度及晶粒尺寸进行测定,并对两种试样进行了对比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纳米晶镍块体试样的晶体尺寸增大,晶格应变减小,同时致密度增加;高能球磨试样晶粒生长速率和致密度升高速率比等离子蒸发试样的快。
- 郁继生朱荣涛周剑秋张振忠
- 关键词:高能球磨致密度晶粒尺寸
- 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与速率有关的流变学应力应变关系
- 纳米晶体材料由于其潜在的优越的机械性能,很多研究者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它。一个关于纳米晶体材料的本构模型被建立起来用于反映纳米材料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含孔隙纳米材料与速率有关的应力应变关系。纳晶材料...
- 李慧周剑秋
- 关键词:应力应变孔隙
- 文献传递
- 较大塑性变形下纳晶镍剪切带的演化模型
- 2013年
- 较大塑性变形下,采用TEM原位拉伸实验揭示了纳晶镍内剪切带演化的微观机制,优化了微观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纳米尺度范围内,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应变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剪切带宽度也随着增加;晶粒尺寸降低将导致纳晶材料中剪切带的产生提前;内部特征长度的值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特点;剪切带内的塑性应变分布为:在剪切带两个边界处应变为零,在剪切带中央剪切塑性应变达到最大值。
- 周剑秋张舒王璐
- 关键词:塑性变形剪切带
- 高能球磨热压烧结制备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动态冲击性能
- 2009年
- 用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块状纳米晶体镍,并利用Hopkinson压杆对其进行动态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块状纳米晶体镍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可达到565 MPa,且冲击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塑性应变硬化率比较小,表现出平稳的塑性流变行为;基于试验结果,预测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变形机理是由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共同控制的。
- 朱荣涛周剑秋张振忠
- 关键词:高能球磨
- 锂离子电池中位错对驱动力和应变能的影响
- 2018年
- 电极在锂化过程中通常被分为一个未锂化相和一个完全锂化相。驱动力可以看作是自由能的变化量,并且会影响锂化反应。首次提出了位错和驱动力耦合作用,并通过能量公式讨论了恒流和恒压两种状态下位错应力对驱动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研究了位错能量对总能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泊松比条件下的位错能量。结果表明恒压操作状态下驱动力的变化远大于恒流操作状态,而位错的存在会使驱动力变为负值,从而提高反应速度。
- 刘通周剑秋戴兆祥
- 关键词:驱动力应变能球形电极
- 二次弹性相对含孔隙纳米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09年
- 二次相常存在于多种纳米晶体材料中。为评价二次相对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可计算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力学模型。该模型假设在多相纳米陶瓷中,一些相可以发生塑性变形,而对二次弹性相只考虑弹性变形。在该模型中,每一相都被认为是由晶粒相和晶界相组成的复合体,孔隙为单独一相。在等应变假设和割线模量方法的基础上,将Budiansky的自协调模型进一步扩展应用,最终建立了一个描述二次相性能的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的本构模型。研究了二次相对多相纳米陶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二次相的晶粒尺寸、硬度和体积分数的关系。
- 沈峰周剑秋江华
- 关键词:纳米陶瓷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孔隙
- 基于应变梯度位错理论的纳晶-无定形态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纳晶-无定形态层状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还有良好的韧性等力学性能。为了定量评估这种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了基于位错密度和应变梯度的力学模型。即在塑性变形的初始阶段,位错在晶态-非晶态层的交界面处产生,之后通过滑移穿过纳晶层到达对面的晶态-非晶态的交界面处被吸收。鉴于纳晶层和无定形态层的不同特性和界面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纳晶层中的位错演化过程以及交界面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且纳晶层无定形态之间的交界面具有很好的变形协调能力而不会在界面层产生失效。
- 周剑秋黄连军王英
- 关键词:应变梯度位错理论
- 应变率影响下的纳晶材料晶粒运动和剪切带现象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在相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本构模型来研究应变率对纳晶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到了晶内相和晶界相不同的变形机制: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并结合了弱化因素:晶粒旋转和晶粒迁移。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吻合的很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剪切带的半带宽与晶粒尺寸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通过应变硬化率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材料由应变硬化到应变软化的转变现象。
- 吴友义
- 关键词:位错剪切带应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