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85B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周其全杨生岳田忠新闫自强贺巍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第四医院解放军第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海拔
  • 4篇低海拔
  • 3篇动脉
  • 3篇动脉压
  • 3篇心脏
  • 3篇脱适应
  • 3篇脉压
  • 3篇高原脱适应
  • 3篇官兵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压
  • 2篇心动图
  • 2篇心功能
  • 2篇血管
  • 2篇中介素
  • 2篇重体力劳动
  • 2篇习服
  • 2篇急性高原
  • 2篇急性高原反应
  • 2篇高压氧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医...
  • 2篇解放军第四医...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周其全
  • 4篇冯恩志
  • 4篇贺巍
  • 4篇闫自强
  • 4篇田忠新
  • 4篇杨生岳
  • 3篇殷和
  • 2篇罗涵
  • 2篇马力夫
  • 1篇向路
  • 1篇张瑛
  • 1篇祁玉曙
  • 1篇刘晓明
  • 1篇苏晓津

传媒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时急性高原反应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部队官兵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时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与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选择低海拔(1500m)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AHAR组(A组,n=24)、轻中度AHAR组(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逗留50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12h、15d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pressure,mPAP)、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并与低海拔(1500m)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 A组mPAP和血浆ET-1[分别为(34.70±2.94)mm Hg、(68.07±5.33)ng.L-1]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28.42±1.32)mm Hg、(55.58±2.91)ng.L-1]、C组[分别为(24.23±1.56)mm Hg、(47.27±2.63)ng.L-1]和D组[分别为(18.50±1.30)mm Hg、(33.23±2.86)ng.L-1],(均P〈0.01),血浆NO(53.76±4.03)μmol.L-1显著低于B组(65.54±2.97)μmol.L-1、C组(72.92±3.20)μmol.L-1和D组(82.43±4.03)μmol.L-1,(均P〈0.01),B组与C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3700m AHAR总计分与mPAP、血浆ET-1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72、0.712,均P〈0.01),与血浆NO显著负相关(r=-0.619,P〈0.01);mPAP与血浆ET-1显著正相关(r=0.712,P〈0.01),与血浆NO显著负相关(r=-0.686,P〈0.01)。海拔3700mPAP和血浆ET-1显著高于海拔1500m12h、15d和D组(均P〈0.01),血浆NO显著低于海拔1500m12h、15d和D组,(均P〈0.01),海拔1500m12h与15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5d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人体在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时AHAR越重,PAP越高,ET-1与NO比值失衡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返回低海拔后12h有显著改善,15d恢复到正常水平。
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贺巍田忠新殷和马力夫周其全石自福
关键词:肺动脉压内皮素-1
急性高原反应者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反应(AHAR)者肺血管活性因子与肺动脉压(PAP)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的男性官兵96名。根据AHAR评分分为重度(A组,n=24)、轻中度(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50 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后12 h、15 d测血浆IMD、ADM、ET-1、mPAP,并与低海拔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 A组IMD、ADM、ET-1、mPAP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1),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均P<0.01。AHAR症状计分与mPAP、IMD、ADM、ET-1和IMD、ADM、ET-1与mPAP呈正相关(均P<0.01)。海拔3 700 m 50 d,各参数高于海拔1 500 m 12 h、15 d和D组(均P<0.01),海拔1 500 m 12 h与15 d比较均P<0.01,海拔1 500 m 15 d与D组无差异性(均P>0.05)。结论 IMD、ADM、ET-1参与了AHAR者PAH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低氧性PAH发生的重要因素。返回低海拔后12 h显著改善,15 d恢复正常。
冯恩志杨生岳闫自强贺巍田忠新殷和马力夫周其全石自福
关键词:中介素肾上腺髓质素肺动脉压
高原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后恢复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后恢复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由低海拔(1 500 m)快速进入高原(3 700 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急性高原反应(AHAR)症状评分,分为无AHAR组(n=25)、轻中度AHAR组(n=47)和重度AHAR组(n=24)。在该高度逗留50 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 500 m)后12 h、15 d和30 d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流出道(RVOT)、左心室内径(LVID)、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选择低海拔(1 500 m)地区的50名健康官兵作为对照组。结果:在高原,无AHAR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随AHAR加重,各项指标进一步变化,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原50 d时,mPAP与RVID、RVOT、RVID/LVID比值和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13、0.647、0.585、647,均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20,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96名官兵在高原地区50 d时,mPAP、RVID、RVOT、RVID/LVID和Tei指数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均P<0.01),返回低海拔12 h、15 d时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和Tei指数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均P<0.01),15 d时mPAP、Tei指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0 d时RVID、RVOT、RVID/LVID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平原部队快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并从事重体力劳动时,AHAR越重,右心室增大和左心室功能降低越明显,返回低海拔后12 h有显著改善,15 d左心功能恢复正常,30 d右心室增大恢复正常。
冯恩志杨生岳闫自强周其全贺巍田忠新
关键词:心脏结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重体力劳动
高压氧治疗对高海拔地区脱习服官兵脑体工效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估高压氧对高原脱习服官兵脑体工效的影响,为制定高原脱习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由海拔5000m以上哨卡返回平原接受疗养的男性官兵5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15例接受常规疗养;观察Ⅰ组2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d,共治疗10次;观察Ⅱ组2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2d,共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采用DDX-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进行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治疗第10天,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总次数和正确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Ⅱ组治疗第10天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平均时间显著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高压氧治疗组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得分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显著增加(P<0.01)。结论:2种高压氧治疗方案均可加速改善海拔5000m以上地区脱习服官兵的肢体运动和记忆能力,考虑到实用性和经济性,建议采用1次/2d,共治疗5次的方案。
阳盛洪王引虎王福领李彬杨海军冯雷潘肯林
关键词:高压氧
3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高原脱适应症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被引量:27
2011年
背景:部队进入高原执行任务导致完成任务返回平原后出现高原脱适应的人数明显增加,但至今对高原脱适应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高原脱适应症的干预效果,为今后高原返回平原人群高原脱适应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某部2010年4月14日~8月7日参加高原抗震救灾返回平原后出现高原脱适应症状的官兵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高原返回平原出现高原脱适应反应的534名官兵按排建制分为三康胶囊组、红景天胶囊组、参芪花粉胶囊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5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高原脱适应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和组间症状改善的差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种药物对高原脱适应症状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与安慰剂组比较,3组官兵的脱适应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与安慰剂比较,三康胶囊主要对头晕、乏力、心慌、咳痰、咽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红景天胶囊主要对乏力、嗜睡、胸闷、心慌、眩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参芪花粉胶囊主要对头晕、疲倦、乏力、胸闷、心慌、咳嗽、咯痰、咽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手足麻木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参芪花粉胶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药物。结论:3种药物对高原脱适应反应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参芪花粉胶囊的效果优于三康胶囊和三普红景天胶囊。
石自福周其全向路马三丁闫成军罗涵
关键词:高原病单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情况调查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了解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情况,为今后部队在高原执行任务后返回平原的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某部1352名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情况,对症状发生率和组间症状发生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官兵中症状总体发生率为100%,其中疲倦、乏力、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69.4%、65.6%、63.4%,头昏、疲倦、乏力、心慌、纳差、咽痛、记忆力减退和头发脱落等症状发生率在不同海拔官兵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嗜睡、胸闷、咳嗽、咯痰、眩晕、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体质量减轻、手足麻木、食欲增加等症状发生率在不同海拔官兵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脱适应反应在高原返回平原官兵中的发生率比较高,需要高度关注和积极干预。
石自福周其全马三丁闫成军向路
关键词:发病率问卷调查
超声心动图对高原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初期心功能的评价
2014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原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初期的心功能,旨在了解人体在高原脱适应期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在4 200m海拔高原地区驻扎50d返回低海拔地区后的168名战士为试验组,55名未上高原的同一单位战士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期最大径(LVD)、右室舒张期横径(RVD1)、上下径(RVD2)、右房横径(RAD)、肺动脉内径(PAD)、三尖瓣反流速度(TRV)、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AV)、肺动脉瓣反流速度(PRV)、右室射血时间(RVET)、心率(HR,bp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VD、RVD1、RVD2增大(P<0.01),RVET缩短(P<0.01),PRV增快,RAD稍增大(P<0.05),HR减慢(P<0.05);FS、EF显著降低(P<0.01)。PAD、PAV及TRV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地区初期,其左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提示高原脱适应期有心脏功能的改变。
苏晓津刘晓明罗涵周其全
关键词:高原脱适应心脏形态超声心动图
高压氧治疗海拔5000m以上地区移居人群脱习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的疗效,为制定高原脱习服标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驻守在海拔5000 m以上哨卡1年的55名男性青年官兵随机分成3组,其中高压氧Ⅰ组20例,高压氧治疗1/d,共治疗10次;高压氧Ⅱ组20例,高压氧治疗1/2 d,共治疗5次;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5、10 d进行脱习服症状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Ⅰ组和高压氧Ⅱ组治疗10 d后,高原脱习服的发生率和症状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高压氧Ⅰ组和高压氧Ⅱ组治疗后5、10 d,高原脱习服的发生率和症状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Ⅰ组和高压氧Ⅱ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方案疗效确切,考虑到实用性和经济性,采用1/2 d,共治疗5次的方案值得推广。
阳盛洪王引虎杨海军王福领
关键词:高压氧
高原重体力劳动人群返回低海拔区后心功能的脱适应改变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高原重体力劳动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地区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地区的男性官兵按照我国急性高原反应(AHAR)症状学计分方法进行评分和分度,并在从事重体力劳动50d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第2、15天清晨分别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测定,并与低海拔(1500m)地区的50名健康官兵(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的男性官兵中共71例发生AHAR,其中重度24例,轻中度47例,其余25例未发生AHAR。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LVEF、LVFS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5、0.598),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16、-0.639),与LVFS亦呈显著负相关(r=-0.658、-0.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P<0.01),返回低海拔后15d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的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且随着AHAR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但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即有显著改善,返回后第15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冯恩志杨生岳闫自强贺巍田忠新殷和马力夫石自福周其全
关键词:高原病心脏功能
高原肺水肿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22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浆中介素(inter medin,IMD)、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患者血浆IMD、ADM、ET-1及mPAP[分别为(174.23±17.44)pg/mL、(77.45±6.87)pg/mL、(93.6±10.2)ng/L、(46.51±7.20)mmHg]较对照组[分别为(62.76±10.60)pg/mL、(22.04±3.15)pg/mL、(35.52±4.52)ng/L、(20.14±3.34)mm Hg]显著升高,PaO2[(33.82±5.66)mm Hg]较对照组[(69.27±3.35)mm Hg]显著降低(均P<0.01)。HAPE患者血浆IMD、ADM、ET-1水平与mPAP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752、0.733、0.812,均P<0.01),PaO2与IMD、ADM、ET-1、mPAP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89、-0.710、-0.741、-0.744,均P<0.01)。HAPE组治愈后血浆IMD、ADM、ET-1及mPAP[分别为(65.33±9.88)pg/mL、(23.56±3.53)pg/mL、(36.73±3.90)ng/L、(21.22±3.63)mm 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69.01±3.62)mm Hg]显著升高(均P<0.01),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IMD、ADM、ET-1参与了HAPE患者PA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周其全祁玉曙贺巍殷和张瑛田忠新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肺动脉压中介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