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07)

作品数:29 被引量:205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庆富黄凯丰李光时政李月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学院毕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荞麦
  • 12篇苦荞
  • 11篇黄酮
  • 8篇黄酮含量
  • 5篇金荞麦
  • 3篇蛋白质
  • 3篇性状
  • 3篇英文
  • 3篇甜荞
  • 3篇普通荞麦
  • 3篇种子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叶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区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机构

  • 29篇贵州师范大学
  • 5篇安顺学院
  • 4篇毕节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作者

  • 29篇陈庆富
  • 11篇黄凯丰
  • 6篇李光
  • 5篇石桃雄
  • 5篇李月
  • 5篇时政
  • 4篇顾亮亮
  • 4篇余霜
  • 2篇韩承华
  • 2篇郭菊卉
  • 2篇邓琳琼
  • 2篇周永红
  • 2篇饶庆琳
  • 2篇张奎
  • 2篇凌永霞
  • 1篇陈其皎
  • 1篇黄小燕
  • 1篇王传蔚
  • 1篇张以忠
  • 1篇闫玉莹

传媒

  • 6篇种子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Agricu...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提取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凌永霞黄凯丰陈庆富
关键词:超声提取法黄酮
甜荞和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对甜荞和苦荞品种遗传达室的特性进行了RAPD分析。[方法]以7个随机引物对贵州省1999~2010年荞麦区甜荞和苦荞参试品种及其亲本等合计19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共获得149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41条,多态性谱带的平均比率为94.89%。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彼此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威宁甜荞品种彼此新缘关系较近缘,而其他甜荞品种间关系较远。遗传变异性程度,以种间差异最大,其次是甜荞种内不同品种间,而苦荞种内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性最小。[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19个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
邓琳琼张奎黄凯丰陈庆富
关键词:甜荞苦荞RAPD
普通荞麦染色体的原位PCR技术研究(英文)
2011年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了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得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李分龙陈庆富
关键词:RDNARDNAPSBA
基于微卫星标记普通荞麦种子序列表达标签的开发被引量:10
2014年
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 SSR 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 Misa 软件进行 SSR 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 SSR 位点设计引物,随机挑选40对引物对19个普通荞麦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产生20508824条高质量的短序列(read),总长度为1889111004 bp,通过拼接最终获得54947条转录本(transcript)和36133个独立基因(unigene)。在2226个独立基因中发现了2666个 SSR 位点。有20对引物(占50%)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其中,12对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0~0.93,平均为0.57,多态性程度高。
石桃雄黎瑞源郭菊卉李月李光陈庆富
关键词:普通荞麦转录组种子
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RIL)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郭菊卉石桃雄黄凯丰陈庆富
关键词: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苦荞的膳食纤维含量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以不同产地的30份苦荞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中的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30份苦荞资源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变化的幅度为4.61%~40.95%,平均值为17.18%;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36%~31.08%,平均值为9.65%;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92%~17.51%,平均值为7.53%。苦荞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不同产地的苦荞种子中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存在差异。此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膳食纤维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时政宋毓雪韩承华黄凯丰陈庆富
关键词:苦荞膳食纤维
荞麦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从荞麦种质资源、再生体系、遗传转化等方面对国内外荞麦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李光周永红陈庆富
关键词:荞麦基因工程
不同金荞麦收集系叶中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异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明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植株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异规律,筛选高黄酮、高γ-氨基丁酸的优异材料,培育新品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间接显色法对6省区40个收集系的金荞麦植株进行黄酮类物质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①叶平均黄酮含量为7.093%、变异幅度为3.1% ~10.52%,其中,贵州贵阳A1-1-2、贵州遵义A8-11-1、贵阳花溪A8-9-2收集系的黄酮含量较高(>10%).②叶GABA的平均含量为0.098%,变异幅度为0.068%~0.173%,其中,四川省康定县A4-5-2、云南大理A6-4-1收集系的GABA含量较高(>0.15%).③黄酮和GABA含量均较高的为四川省康定县A4-5-2收集系.④对不同省区材料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大野荞居群(F.megaspartanium)的叶黄酮、GABA含量显著高于毛野荞(F.pilus)居群.叶黄酮在贵州、四川、重庆等3个省的含量较高,叶GABA在四川省的GABA含量较高.⑤黄酮和GABA含量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343*,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顾亮亮陈庆富
关键词:金荞麦黄酮含量
不同品种荞麦蛋白质和黄酮含量与环境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3年
分析了8个荞麦品种在全国17个栽培地点的籽粒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变化,以期进一步研究不同地点不同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和黄酮含量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荞麦籽粒黄酮含量以及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荞麦黄酮含量变化幅度为0.781%~2.479%,平均值为1.676%;荞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范围为3.253%~15.723%,平均值为7.672%。不同品种黄酮、蛋白质含量变异与生态因子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明不同荞麦品种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李月宋志新胡文强吴定环陈庆富
关键词:荞麦黄酮含量
淫羊藿属植物杂交F_1代植株形态和种间系统演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淫羊藿属植物多数种类在形态分类性状上存在连续过渡的形态变异现象,导致种间的鉴别困难。本研究对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天平淫羊藿,3个物种合计29个居群之间的种间杂交F1代植株及其亲本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C×MY、AC×WU、WU×MY 3种组合杂交F1代的叶片形状表现为双亲过渡形态,控制淫羊藿花瓣距短于内萼片的基因可能是部分显性,E.acuminatum的花瓣和内萼片颜色属于显性遗传。所得结果为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学、种间系统关系及其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杜明凤陈庆富
关键词:F1代形态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