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2ZX10005001-004)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苏式兵张永煜胡义扬孙淑军戴建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证候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候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乙肝
  • 1篇乙肝后肝硬化
  • 1篇诊断量表
  • 1篇证候分类
  • 1篇证型
  • 1篇生物学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张永煜
  • 2篇苏式兵
  • 2篇胡义扬
  • 1篇车立娟
  • 1篇陆奕宇
  • 1篇张贵彪
  • 1篇宋雅楠
  • 1篇马利庄
  • 1篇郭孜
  • 1篇徐列明
  • 1篇王文玉
  • 1篇范自全
  • 1篇曹慧娟
  • 1篇戴建业
  • 1篇孙淑军

传媒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的慢性乙型肝炎证型诊断量表多中心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证型诊断量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方法收集7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构建慢性乙型肝炎病案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算法确定中医证候元素对证型判定的贡献度(权重),形成诊断量表;进而采用对照数据集对量表进行合理性评估。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证型以肝胆湿热证(50.90%)最多,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6.07%)和肝肾阴虚证(15.12%),其他证型较少(7.91%)。②枯舌、腻苔及长脉3个证候元素对肝胆湿热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贡献度大于0.9)。肌肤甲错和短脉2个证候元素对肝肾阴虚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贡献度为1)。蜘蛛痣、白苔、滑脉和濡脉4个证候元素对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贡献度大于0.9)。③抽样组与对照组比较,量表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医师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诊断与实习医师诊断比较,抽样组、对照组及平均值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诊断量表的准确率较高,说明其模型设计合理,效果满意;该量表的使用可能会提高实习医师的CHB中医证型诊断水平。
车立娟马利庄胡义扬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关联规则
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的尿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证候间尿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代谢模式。方法:采用GC/MS的尿液衍生化方法,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候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并进行单维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对照确认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在健康者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患者间,均获得了差异性尿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与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其中在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之间存在支链氨基酸的差异。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候间存在着尿代谢物的差异,证候间可能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
郭孜王文玉戴建业范自全曹慧娟孙淑军张永煜徐列明胡义扬苏式兵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证候GC/MS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陆奕宇宋雅楠张贵彪张永煜苏式兵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系统生物学中医证候分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