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7)

作品数:104 被引量:2,255H指数:31
相关作者:金显仕唐启升肖天张波张志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生物学
  • 47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浮游
  • 11篇鱼类
  • 9篇鳀鱼
  • 8篇生物量
  • 8篇群落
  • 8篇物量
  • 7篇摄食
  • 7篇丰度
  • 6篇生态学
  • 6篇群落结构
  • 5篇生态系统
  • 5篇浮游细菌
  • 5篇沉积物
  • 4篇营养
  • 4篇优势种
  • 4篇渔业
  • 4篇植物
  • 4篇食性
  • 4篇秋季
  • 4篇自由生活海洋...

机构

  • 40篇中国水产科学...
  • 2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青岛海洋大学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厦门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东京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20篇金显仕
  • 12篇肖天
  • 10篇唐启升
  • 9篇张波
  • 8篇梁振林
  • 8篇张经
  • 8篇张志南
  • 7篇高天翔
  • 7篇赵宪勇
  • 6篇庄志猛
  • 5篇蒙子宁
  • 5篇郭学武
  • 5篇程家骅
  • 5篇王荣
  • 5篇薛莹
  • 5篇李洪波
  • 5篇万瑞景
  • 5篇林龙山
  • 5篇蔡德陵
  • 4篇岳海东

传媒

  • 13篇海洋水产研究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生态学报
  • 8篇青岛海洋大学...
  • 7篇海洋科学
  • 7篇水产学报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Curren...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山东微生物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核农学报
  • 2篇Journa...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6
  • 18篇2005
  • 26篇2004
  • 22篇2003
  • 10篇2002
  • 15篇2001
  • 2篇2000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和黄海主要鱼类的食物竞争被引量:21
2005年
以2000年和2001年在东、黄海两次大面调查所收集的、占总生物量90%的重要生物种类中的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胃含物获得各饵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用Pianka(1973)提出的公式计算的饵料重叠系数分析了东、黄海主要鱼类之间的食物竞争状况,以了解食物竞争与种群变动和优势种交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海主要鱼类的食物竞争对象主要为太平洋磷虾、脊腹褐虾和,东海主要鱼类的食物竞争对象主要为太平洋磷虾、细条天竺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和带鱼。东、黄海鱼类通过摄食种类、摄食食物大小、摄食时间和栖息地的分化来减少食物竞争,从而维持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将导致食物竞争状况发生改变;鱼类食物竞争状况也会影响种群动态。
张波唐启升金显仕薛莹
关键词:主要鱼类食物竞争鱼类生物种类群落结构重量百分比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温跃层对鳀鱼鱼卵垂直分布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2000~2004年5~7月"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对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期间,于2003年6月17~18日和6月27~30日分别在35°01.9′N、120°32.9′E海区和35°03.3′N、120°26.4′E海区进行了25h和64h的水团追踪观测调查,鳀鱼鱼卵的数量、垂直分布与水温的分布为重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垂直分布的变化、海水混合的强弱、水体的辐聚/辐散等物理过程对水体中鳀鱼鱼卵数量和鳀鱼鱼卵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有很大影响。温跃层分布深度的波动引起水体的垂直交换(混合)、水平对流(辐聚/辐散)和跨跃层的物质交换。温跃层深度变浅时,上混合层水体的厚度变薄,跨跃层的向上混合,将下混合层水体中和温跃层中的鳀鱼鱼卵输运到温跃层和上混合层中,同时表层水体发生辐散现象,使得下混合层、温跃层和上混合层水体中鳀鱼鱼卵数量减少、密度减小,导致整个水柱内鳀鱼鱼卵的数量减少;温跃层深度加深时,上混合层水体的厚度增加,跨跃层的向下混合,将上混合层水体中和温跃层中的鳀鱼鱼卵输运到温跃层和下混合层水体中,同时表层水体发生辐聚现象,使得上混合层、温跃层和下混合层水体中的鳀鱼鱼卵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导致整个水柱内鳀鱼鱼卵的数量增多;温跃层水体中鱼卵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较上混合层和下混合层水体更为显著。水体中温跃层的存在、温跃层分布深度的波动及其波动的程度对上混合层和温跃层中鳀鱼鱼卵的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鳀鱼鱼卵数量垂直分布的剧烈变化。
万瑞景赵宪勇魏皓
关键词:产卵场温跃层
越冬和产卵洄游期黄海鳀鱼对能量的利用差异被引量:10
2005年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鱼(Engraulis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消耗速率也有相似变化。摄食期间(3~5月)黄海积累大量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产卵前期(5月)个别鱼全鱼体脂肪含量超过40%,平均脂肪含量达15%,产卵过后平均脂肪含量水平下降了10%~11%。然而,越冬期间(11~1月)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很小。产卵期间(5~7月)全鱼体脂肪含量与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呈显著正相关。叉长和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也呈显著正相关。越冬期间全鱼体和纯鱼体的固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产卵期间低1%~2%。各个月份全鱼体固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纯鱼体低1%左右。越冬期间各叉长组能量变化很小,而产卵期间月能量消耗则随叉长呈指数增长。能量损失主要是脂肪新陈代谢造成,而存储蛋白质主要用于性腺发育,并且在越冬和产卵期间全鱼体的蛋白质含量保持相对常量。
张衡张波金显仕赵宪勇
关键词:鳀鱼能量利用越冬期产卵期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子藩徐汉祥周永东
关键词:带鱼环境因子
黄海鳀鱼限额捕捞的研究被引量:28
2001年
根据 10多年在黄海中南部鱼 (Engraulisjaponicus)越冬场进行的声学 /拖网调查生物量评估结果 ,利用调谐有效种群分析方法 (VPA)对黄海鱼资源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提出了鱼限额捕捞工作内容和程序框架。并根据 2 0 0 1年鱼生物量情况推荐 ,F0 .1为 0 .7时 ,鱼总允许可捕量 (TAC)不超过 10万t。
金显仕Johannes Hamre赵宪勇李富国
中国近海8种石首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指数,并结合GenBank上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同源序列构建UPGM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为最早分化的一枝,其次为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而黄鱼亚科(包括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和鲵鱼(Miichthys miiuy))分化最晚,这支持了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叫姑鱼亚科和黄鱼亚科的系统进化地位,并得出黄姑鱼比白姑鱼更早分化的新推论,但对于形态学上将白姑鱼和黄姑鱼归属于同一个亚科的结论还有待使用多个不同进化速率的基因加以分析考证.为探讨中国石首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做了尝试,并就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该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蒙子宁庄志猛丁少雄金显仕苏永全唐启升
关键词:线粒体RRNA基因序列分子系统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被引量:15
2006年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鳃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鳃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鳃鱼生殖群体全长组成范围为6~16cm,优势长度9~12cm,长度组成年代际变化明显,生殖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2)生殖群体由1-4龄鱼组成,与1991年相比1龄鱼比例增加,生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减小;(3)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鳃鱼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Ⅳ期、ⅤA期占优势,6月下旬Ⅳ期和ⅤA期比例减少,VB期和Ⅵ—Ⅳ期比例增加,7月上旬Ⅳ—Ⅲ期和Ⅳ—Ⅱ期比例占优势,盛产期结束;(4)鳃鱼生殖期间摄食强度较弱,空胃率超过60%。(5)生殖群体按个体大小集群产卵,各群聚优势长度组成存在明显差别,性腺发育程度不一致。本文还对鲤鱼资源衰退给生殖群体结构和种群补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显森赵宪勇李凡李富国戴芳群朱建成
关键词:生殖群体年际变化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被引量:180
2005年
中国是浅海贝藻养殖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 1 000万t。根据贝藻养殖产量、贝藻体内碳元素的含量及其贝类能量收支,推算出 2002年中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 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 120万t的碳。该结果不仅为探讨全球“遗漏的碳汇”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同时也证明了浅海的贝类和藻类养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大量的海洋碳,提高了浅海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另外,贝藻的养殖活动与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作用明显,因此,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
关键词:碳循环浅海
氨基酸在黄东海食物网关键种--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食物链中的传递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活体饵料对黄东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关键种食物链的中下营养层次"浮游植物—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以了解氨基酸在该食物链中的传递过程。通过76 d的培养实验,对采集样品做了14种氨基酸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营养层次中中华哲水蚤起着十分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它不仅将小球藻的植物性蛋白转化为动物性蛋白,大幅度地提高了赖氨酸的含量,而且将氨基酸总含量从小球藻的6.10%提高到24.16%。作为该食物网主要经济鱼类重要饵料的鯷鱼则进一步将氨基酸含量提高到27.06%。中华哲水蚤的氨基酸相对组成与小球藻有明显的相关性(r=0.606,p<0.05),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而非必需氨基酸的相关性明显较强。鯷鱼的食性由合成饵料转变为活体中华哲水蚤时,其氨基酸量也随饵料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从与合成饵料相关转为与中华哲水蚤有更紧密的相关。鯷鱼排泄粪便中的氨基酸含量主要由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所决定。
蔡德陵刘海珍宋晓红徐晓琴杜德文
关键词:氨基酸食物链
黄海中南部水域鳀鱼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1
2004年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而在产卵中后期 (7~ 1 0月 )无显著相关性。在 5~ 1 0月雌性脂肪含量比雄性高 ,其中 5月差异最大。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 1 )。脂肪和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很大 ,分别为 0 .54 %~42 .97%、36.31 %~ 85 .45%。产卵前期平均脂肪含量最高 ,产卵盛期和越冬期较高 。
张衡张波金显仕赵宪勇
关键词:脂肪含量水分含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