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23100012)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牛保华吴萍王建军张孝艳李丽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CNA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蛋白(PCNA)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5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58±1.92)%、(10.14±2.56)%、(24.6±35.19)%、(19.35±4.04)%、(19.81±4.66)%;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18.5%、20.3%、44.6%、58.5%;bax蛋白表达分别为20.4%、51.5%、55.2%、27.6%、16.8%;PCNA分别为(3.93±1.02)%、(13.58±4.65)%、(20.16±4.89)%、(24.30±4.44)%、(39.79±6.37)%、(54.79±10.6)%。结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起初三个阶段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和PCNA同时增加,而至萎缩性胃炎后,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显著减少,bcl-2、PCNA表达显著增加,说明以上因素在胃癌演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牛保华李丽王建军汪国平
- 关键词:胃肿瘤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
-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105抗体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牛保华吴萍赵卫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CD105及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105抗体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牛保华杜新慧赵卫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乙酰肝素酶和CD1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和CD1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在9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全部标本进行CD105染色,记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95例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49例(51.57%),MVD平均值为(72.1±20.6);阴性表达46例(48.42%),MVD平均值为(41.3±12.4),乙酰肝素酶阳性组MVD表达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浆膜浸润和伴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42%、63.49%,高于无浆膜浸润(24.00%)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8.12%),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可促进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 牛保华吴萍赵卫邓锦波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大肠癌血管生成
- 乙酰肝素酶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在4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22例(48.88%)。26例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内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1)。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大肠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在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 牛保华王建军张孝艳赵卫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大肠癌
- 乙酰肝素酶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在9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全部标本进行CD105染色,记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和MVD之间的关系。结果95例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49例(51.57%),MVD平均值为(72.1±20.6);阴性表达46例(48.42%),MVD平均值为(41.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大肠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MVD有关(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可促进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 牛保华吴萍赵卫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大肠癌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