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003009)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董希文房运梅更多>>
-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真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吗——关于当前文艺领域语—图之争的思考
- 2011年
- 面对当前文艺领域出现的语—图之争,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从理论上讲,文字的实指性决定了在表现同一题材时语言艺术相较图像艺术具有强势地位,但消费语境强有力的冲击又使得实践并非如此,图像艺术顺势而上。近期,图像艺术仍将强势发展,文学也不会消亡。惟有真正实现图像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协调发展,才能迎来艺术的春天。
- 董希文
- 关键词:文学图像艺术文本
- 论康德审美第三契机理论中的形式美被引量:1
- 2012年
- 康德审美判断第三契机中把"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形式"作为形式美的核心观点,从而把审美形式与以质料为目的的快适和以概念为目的的完善性区别开来。最后将无目的合目的性形式美与人紧密相连。康德的形式美论与传统形式美不同,对形式与内容、物与人等关系作了比较辩证的阐明,给美学注入了一种人性美的色彩。
- 房运梅董希文
- 关键词:康德美学形式美
- 媒介载体、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嬗变被引量:3
- 2011年
- 新的媒介载体的出现会导致文学文本形态的变化,而文本形态的演变又必然带来文学观念的转变,引发有关文学本质的争论。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文本由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多媒体文本——可视文本的转变很好地验证了上述观点。文学演变的这一规律对于研究当前文艺热点问题很有启发价值,目前电子新媒介技术导致文本形态多样发展,由此引发的"文学泛化"、"文学终结"等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 董希文
- 关键词:文学媒介文学文本文学观念文学终结论
- 从革命的形式到文本科学的建立——20世纪中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走向
- 2011年
- 一、问题的提出:艺术自律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的产生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伴随着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高涨而到来,是对无产阶级文艺运动规律的总结和理论提升,并对当时的无产阶级文艺活动具有极大指导作用。
- 董希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本文学理论
- 语言拆解或话语生产——后现代视阈中的20世纪中后期文学文本观念
- 2011年
- 一后现代语境与解构性文本观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西方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历史的脚步已踏入后现代阶段。虽然关于后现代、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性的内涵、特征及性质,学界有不同声音,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不可否认,他们关于社会发展的认识又空前一致:20世纪中后期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变化。这种变化在人文科学领域主要表现为:(1)对启蒙思想全面质疑,反对宏大叙事、革命叙事,主张雅俗融合。(2)反对任何统一性规划,拆解形而上学的哲学大厦,强调差异性和异质性的存在。(3)这是一种批判观念,反对各种先验标准和固有陈规,主张阐释的多样性和多元共存文化发展观,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伊格尔顿的概括很有说服力:后现代性充满了矛盾,哲学上极力避开价值、认识论和宏大的历史,坚持怀疑的、开放的、相对的、多元的、流动的观念,赞美分裂,不强调协调;
- 董希文
- 关键词:后现代文本
- 论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语言观
- 2013年
- 卡尔维诺的文学语言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从文本创作角度,卡尔维诺认为文学语言后于图像。其次,从文本自身出发,语词构建复杂文本,文本成为世界可见物和不在场之物沟通的桥梁。文本中词汇分布在水晶平面上,折射出视觉多样化的形态。最后,从生存视域层面,人们凭借"轻逸"语言,俯瞰宇宙生命的生成变化,文本成为承载生命诗意并使水晶不断折射光芒的未完成之物。其文学语言观可为当下语言理论及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 房运梅
- 关键词:卡尔维诺文学语言观
- 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形态考论被引量:7
- 2011年
- 文学文本理论是在语言论转向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观念,它强调文本自身的自律性和意义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立足文本语言、结构本身特征研究文学。20世纪西方文本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语言客体文本理论关注文学文本本身,突出语言分析、结构探究等形式因素对于意义阐释的重要性;读者审美阐释文本理论以现象学为指导,在关注文本作为意向性客体存在的同时,更强调主体的审美性介入;话语意识形态生产文本理论则将文本视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方式,社会语境特别是意识形态因素使文本阐释成为意义不断增值的过程,文学研究是文本与意识形态观念相互影响的重构活动。上述三种形态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主体并指引着发展方向,影响着文学观念的嬗变。
- 董希文
- 关键词:文本语言审美意识形态
- 语言拆解或话语生产——后现代视阈中的20世纪中后期文学文本观念
- 一后现代语境与解构性文本观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西方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历史的脚步已踏入后现代阶段。虽然关于后现代、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性的内涵、特征及性质,学界有不同声音,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不可...
- 董希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