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4DFA06200)

作品数:50 被引量:516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小明曾光明杨麒廖德祥郭亮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污泥
  • 15篇厌氧
  • 8篇剩余污泥
  • 8篇脱氮
  • 8篇硝化
  • 8篇颗粒污泥
  • 7篇厌氧氨氧化
  • 7篇好氧
  • 7篇氨氧化
  • 7篇SBR
  • 6篇废水
  • 5篇厌氧发酵
  • 5篇嗜热
  • 5篇嗜热菌
  • 5篇产氢
  • 5篇除磷
  • 4篇电-FENT...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自养

机构

  • 49篇湖南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湖南有色金属...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 1篇榆林职业技术...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9篇李小明
  • 41篇曾光明
  • 39篇杨麒
  • 15篇廖德祥
  • 10篇郭亮
  • 8篇贾斌
  • 7篇王冬波
  • 7篇杨永林
  • 6篇刘精今
  • 5篇邓嫔
  • 4篇周屹
  • 4篇赵志宏
  • 4篇胡劲梅
  • 3篇张昱
  • 3篇李宇亮
  • 3篇邹高龙
  • 3篇张少强
  • 3篇谢波
  • 3篇黄昱
  • 3篇廖青

传媒

  • 12篇环境科学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工业用水与废...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净水技术
  • 2篇四川环境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沼气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经济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重点从曝气量、外加碳源量、剩余污泥量、处理效果等方面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证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工艺,对现有的生物脱氮工艺的改造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唐林平李小明曾光明廖德祥杨麒岳秀
关键词:曝气量剩余污泥量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2008年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COD为132580 mg/L)采用电渗析→气浮除油→电-Fenton的处理途径。结果表明,在I=1.5 A,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电渗析效果最佳,R=6.7322×10-6mol/(mL.cm2);电渗析后调节pH值为3时气浮除油,COD去除率可达到59.8%,电-Fenton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3.5,I=0.75 A,Fe2+投加量为3 g/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为75 min,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6.62%。3步处理后,总COD去除率达86.60%。
吴进华李小明曾光明王冬波吴多贵
关键词:香料废水电渗析电-FENTONCOD去除率
光电比色法测定低浓度废水的化学需氧量被引量:5
2007年
探讨了光电比色法测定低浓度废水的可行性,该方法在保证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能大量减少试剂的用量,直接读数,无需滴定或绘制标准曲线,但该方法对Cl-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管慧玲李小明杨麒曾光明邓嫔
关键词:COD测定低浓度废水
优势菌种浸取电解锰渣中锰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电解锰废渣中分离出的一种锰抗性强的微生物Fusarium sp.浸取电解锰渣中的锰。研究了不同矿浆浓度、微生物生长活动、锰渣和培养基等对锰浸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体积比为2%(v/v)时,矿浆浓度(m/v)对锰浸取效率影响显著,矿浆浓度过低(<2%)或者过高(>10%)对锰浸取效率都有不利影响。矿浆浓度为10%时锰浸取效率最高,达80%以上;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对浸取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而锰渣的存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溶液的pH,进而影响锰浸取效率;培养基对锰浸取效率的贡献达50%左右。
黄华军李小明曹建兵张忠辉李焕利方丽杨慧杨麒刘精今
关键词:优势菌种微生物浸出电解锰渣影响因素
微曝气条件下S-TE剩余污泥溶解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研究了微曝气、不同温度条件下S-TE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解和各种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TE污泥溶解存在2种反应(酶催化反应和热解反应)和2个过程:嗜热菌胞外酶(主要为蛋白酶和淀粉酶)首先解聚污泥胶团,进而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胞内有机物质.接种嗜热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sp.AT06-1比不接种促进了污泥悬浮固体的溶解,接种条件下最适宜的溶解温度为65℃,此温度下,污泥VSS和TSS溶解率相对于不接种试验提高程度最大,2 d时VSS、TSS溶解率分别达到34.09%和24.1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7.57%和6.87%;微曝气条件下SCOD和VFA得到累积,最大累积量达到4 531 mg/L和2 319 mg/L,有利于厌氧消化;此时蛋白酶活性提高也最大.污泥溶解产生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史彦伟李小明赵维纳杨麒曾光明徐雪芹郑伟
关键词:剩余污泥S-TE嗜热菌胞外酶蛋白酶微曝气
自养亚硝化生物膜启动研究
2006年
采用纤维载体接种2种不同污泥研究亚硝化生物膜的启动及其关键性影响因子,在32℃和水力停留时间为10h和12h的条件下,分别经过130d和70d的运行,均成功实现了50%的亚硝化,其中进水负荷分别为248mg[NH3-N]/(L.d)和430mg[NH3-N]/(L.d)。研究表明:限氧(DO的质量浓度为0.5~1.0mg/L)和pH值为7.4~7.7是实现50%亚硝化的最佳条件;高温和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中亚硝酸氧化菌没有明显的选择作用。
尹疆李小明廖德祥金科董远湘蒋剑虹
关键词:亚硝化生物脱氮生物膜
ANAMMOX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厌氧氨氧化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特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脱氮途径。厌氧氨氧化是一个生物过程,已确定的细菌有3种:Brocadia、Kuenenia和Scaliadua。综述了其分离和鉴定的方法、生物化学途径、生态生理学特性和分布。
赵志宏李小明廖德祥邓嫔李旭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PCR
S-TE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嗜热酶污泥溶解(S-TE)技术预处理剩余污泥,研究接种外在产氢菌(Enterococcus sp.LG1)和未接种外在产氢菌两种状况下,污泥发酵的产氢效果,并与相应温度(65℃)热预处理污泥的发酵产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底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TE预处理的污泥在未接种外在产氢菌时,产氢效果良好,最大产氢率(H_2/VS)高达16.3mL H_2/g,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15.6%,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未接种产氢菌26.4%,发酵气体中只含有H_2和CO_2,不含CH_4,氢延迟时间短(3~4h),产氢率达最大值后能较稳定维持10h以上;S-TE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后,产氢效果不佳,最大产氢率仅为10.7mL/g。S-TE预处理污泥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是产氢发酵的主要营养物质。
朱小峰郭亮李小明曾光明潘维周屹杨永林汤迎
关键词: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剩余污泥S-TE
SBR无厌氧段实现生物除磷被引量:22
2008年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时,进水中TP浓度由15-20 mg·L^-1降到1 mg·L^-1以下,磷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中传统的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基本保持不变且含量较低(PHA浓度在5 mg·L^-1左右),聚合磷酸盐(聚磷)在4 h好氧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好氧开始时聚磷含量为83.034 mg·g^-1好氧1h时污泥中聚磷含量为79.980 mg·g^-1,好氧结束时聚磷含量为83.086mg·g^-1),在0.5 h沉淀和3.5 h静置期内聚磷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此研究表明在无厌氧段、无PHA合成而直接好氧曝气,聚磷菌亦能将废水中磷酸盐合成聚磷,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王冬波李小明杨麒张杰刘依磷柳娴贾斌曾光明廖德祥
关键词:SBR聚磷
细菌浸出电解锰废渣中锰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从电解锰废渣中分离出一株高效浸锰菌,经鉴定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考察了电解锰废渣培养液、MnO2培养液在有菌和无菌条件下的锰浸出情况,以及有菌液和无菌液在加入不同还原剂后的锰浸出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6.0、固液质量比为1∶10、温度为37℃的浸出条件下,在电解锰废渣培养液中,无菌条件下的锰浸出率远小于有菌条件下的,反应72h后,无菌、有菌条件下的锰浸出率分别为8.03000%、78.67000%;无论在有菌还是无菌条件下,MnO2培养液中的锰浸出率都较低,反应72h后,无菌、有菌条件下的锰浸出率分别为0.00039%、0.04100%;有菌液加入ZnS、FeS、FeSO4、Fe2(SO4)3、CuS还原剂后,反应72h的锰浸出率分别为73.34000%、70.98000%、69.68000%、10.26000%、1.67000%;无菌液中加入4种还原剂(不包括CuS)后的锰浸出率都相当低,反应72h后,锰浸出率相对较高的是FeS和ZnS,均为0.00620%,锰浸出率相对最低的是Fe2(SO4)3,为0.00500%;沙雷氏菌对电解锰废渣中锰的浸出既不是直接氧化浸出作用,也可能不是间接产酸浸出作用,而可能是一种催化还原作用。
张忠辉李小明曹建兵黄华军杨麒曾光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