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2003BA753C)

作品数:15 被引量:131H指数:6
相关作者:段钟平赵军陈煜张晶李亚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人工肝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衰竭
  • 4篇急性肝
  • 3篇细胞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2篇滴丸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置换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益气
  • 2篇永生化
  • 2篇生化
  • 2篇鼠肝
  • 2篇内源性逆转录...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段钟平
  • 9篇赵军
  • 6篇陈煜
  • 5篇张晶
  • 4篇李亚明
  • 2篇冯瑞兵
  • 2篇刘青
  • 2篇王宝恩
  • 2篇朱跃科
  • 2篇王健
  • 2篇虞岱斌
  • 2篇韩大康
  • 2篇魏琳琳
  • 1篇陈青锋
  • 1篇陈士彬
  • 1篇王泰龄
  • 1篇祖可佳
  • 1篇王跃
  • 1篇张立洁
  • 1篇朱彦涛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肝脏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及诊断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并总结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Masson三色、Sweet网织、D-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7、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对42例CSHB病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结果CSHB的基本病变是在慢性肝病的背景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坏死的特点是部分肝硬化结节坏死,部分肝硬化结节保留,保留的硬化结节仍可发生部分肝细胞坏死。坏死后的肝细胞常被清除,而间质成分保留。随着病程的进展,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和细胆管增生。结论CSHB与急性、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变表现是一致的,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应结合病因加以分类。
张立洁王泰龄刘旭华祖可佳孟欣王跃段钟平
关键词:慢性病理学
人工肝技术治疗前后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血清IL-18、总胆红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人工肝治疗前、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总胆红素、γ-球蛋白(γG)水平的变化,分析人工肝技术清除病理性有害物质的功能。方法: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18例为人工肝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内科综合治疗;16例为对照组,只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清IL-18、总胆红素及γG的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Beck-manCX4生化仪及Sebia电泳仪进行检测。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99.11±230.24)ng/L和(313.78±83.28)ng/L,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77.89±163.79)ng/L和(373.73±148.41)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55.01±17.81)μmol/L和(305.92±62.19)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3.8±12.41)g/L和(22.47±2.28)g/L,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43.12±21.77)μmol/L和(513.55±15.58)μmol/L;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1.66±13.48)g/L和(21.96±5.88)g/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技术可有效地清除重肝乙肝患者体内IL-18、总胆红素等病理性物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为肝移植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肖萍杨彦麟郭振华陈青锋岳伟
关键词: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疗法IL-18总胆红素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用于人工肝实验研究的急性肝衰竭大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3头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n=3)给予1.0g/kg的D-氨基半乳糖;中剂量组(n=6)给予1.2g/kg的药物;大剂量组(n=4)给药剂量为1.5g/kg。观察比较每组动物的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生化指标、颅内压、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从中得出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较稳定方法。结果低剂量组动物在给药后均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未出现肝昏迷表现,在给药后3~4d肝功能开始恢复,约1周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所有动物均存活;高剂量组的动物肝损害出现时间早,损伤剧烈,存活时间短(24.8±5.3h),均死于严重的肝衰竭。中等剂量组的动物在给药后12h各项指标开始变化明显,在给药48h时损伤达高峰,存活时间为67.9±9.4h,最终死于严重的肝衰竭。结论应用药物方法能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其中D-氨基半乳糖1.2g/kg的给药剂量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且能较好模拟临床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人工肝治疗的实验平台。
乔玲李亚明张晶虞岱斌陈煜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D-氨基半乳糖
血浆置换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浆用量个体化等技术问题。方法选择各种病因的重型肝炎患者42例,胆红素水平10-40 mg/dl。按照统一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每置换400 ml留取血清标本1次,集中检测胆红素。利用计算数学进行模拟,得出公式。另选同类患者10例对公式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数学计算,得到胆红素下降预测公式、血浆用量分析公式、成本—效益分析公式、胆红素反弹曲线。初步验证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最后将以上公式制作为《血浆置换计算分析系统软件》。结论应用计算数学有助于解决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用量的个体化问题,降低血浆消耗,提高治疗效果。
张晶万华旭段钟平苏桂平韩大康李颖韩靖朱彦涛赵军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
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67
2006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探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度(且凝血酶原活动度<50%)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in-Maier方法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0±0.4)d,内科治疗对照组为(4.0±0.2)d,P=0.004。人工肝治疗2次以上疗效更加明显,它可使慢眭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由(27.0±1.6)d延长至(39.0±4.0)d,重型肝炎中期患者生存期由(38.0±17.5)d延长至(66.0±18.6)d;晚期患者生存期由(18.0±4.0)d延长至(26.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张晶段钟平何金秋张伦理陈士彬邹春毅辛绍杰武文芳马斌荣陈煜孔明刘梅韩大康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芪参益气滴丸对DMN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纤维化肝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 wk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干预组)、10 wk模型组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治疗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TIMP-1的表达。结果: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轻(P<0.01)。干预组与治疗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TIMP-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改善纤维化肝组织病理改变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IMP-1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朱跃科段钟平王宝恩刘芳赵军谢贤春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家猪细胞中的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家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体内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存在和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肝细胞中PERV前病毒序列;用RT-PCR方法检测家猪血清中PERVRNA序列。结果PCR方法测定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肝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0%、100%,RT-PCR方法测定家猪血清阳性率为33.3%。结论家猪体内有PERV的存在和表达,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PERV的阳性率分别较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大白猪为低,说明不同猪种之间PERV的存在和表达存在较大差异,筛选PERV基因拷贝数低甚至无PERV存在和表达的猪种是今后猪器官细胞医学应用的一个方向。
冯瑞兵王健段钟平赵军刘青
关键词:家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肝功能哀竭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 建立与临床较相近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7头,采用Ⅰ期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Ⅱ期(48h后)供肝动脉暂时结扎4h的方法建立缺血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中国实验小型猪6头给于1.2g/kg的D-氨基半乳糖诱导肝功能衰竭,建立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观察比较每组动物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生化指标、颅内压、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在缺血性模型中,1头猪死于术中大出血,1头猪的生存时间超过5d,其余5头存活时间为18~30h[平均存活时间(22.5±5.6)h];反映肝功能的主要指标(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氨、血糖)均明显异常;组织病理显示肝脏大块坏死。在药物性模型中,动物在给药后12h各项指标开始变化明显,给药后48h损伤达高峰,平均存活时间为(67.9±9.4)h,最终死于严重肝功能衰竭。结论应用缺血方法与药物方法均能建立急性肝功能衰谒动物模型,其中D-氨基半乳糖1.2g/kg的给药剂量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且能较好模拟临床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用于研究机制和评价疗效。
李亚明张晶赵军陈煜段钟平
关键词:动物模型
C3A永生化肝细胞系的部分功能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全面检测肝永生化细胞系的功能,对评价其功能状态、比较不同肝细胞系的差别、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判断药物对肝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改建与优化更好的肝细胞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C3A细胞是目前用于临床研究的生物人工肝永生化肝细胞系,它从肝纤维母细胞瘤细胞转化获得。本研究以C3A细胞为对象,对反映肝细胞生长增殖、蛋白合成、代谢、分泌、抗氧化的部分指标进行检测,以期建立较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的检测方法,为其细胞改建与功能优化提供依据,为新一代生物反应器及生物人工肝发展服务。
陈煜魏琳琳闫丽赵军段钟平
关键词:C3A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动物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时间(128.7±11.3)h较对照组(67.9±9.4)h明显延长(t=15.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出现暂时性下降,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4.7,P<0.05)。结论1次人工肝治疗可以使炎性细胞因子暂时下降,缓解急性肝衰竭的进程,但尚不能完全阻断病情的进展。
李亚明虞岱斌张晶赵军陈煜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细胞因子人工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