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2011J21DW001)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丽辉李艳芹殷伦祥张昱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异质结
  • 2篇噻二唑
  • 2篇小分子
  • 2篇光伏材料
  • 2篇分子
  • 2篇苯并噻二唑
  • 1篇PV
  • 1篇BT
  • 1篇Π

机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2篇殷伦祥
  • 2篇李艳芹
  • 2篇王丽辉
  • 1篇张昱

传媒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给体,利用Suzuki偶联和Knoevengel缩合等经典有机反应将吸电子基团氟原子和氰基引入到分子末端,完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化合物2F-TT-BT和2CN-TT-BT的合成,其化学结构通过核磁和高分辨质谱予以证实.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的研究.研究表明,合成的小分子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可覆盖整个紫外-可见吸收范围,具有与PC61BM相匹配的HOMO和LUMO能级,满足了溶液过程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基本要求.初步探索了材料的光伏性能,以小分子2F-TT-BT为给体,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SS/2F-TT-BT:PC61BM(质量比1∶2)/Al的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0.53%,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小分子是潜在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王丽辉殷伦祥张昱李艳芹
关键词:苯并噻二唑光伏材料
基于芴-苯并噻二唑的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
2014年
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以三键为桥键,苯并噻二唑为受体(A)单元,二己基芴为给体(D)单元的D-π-A-π-D型小分子光伏材料FLEBT,利用核磁、高分辨质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FLEBT的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分别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循环伏安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FLEBT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迁移(ICT)特征、较宽的紫外-可见吸收范围,并具有与受体材料PC61BM相匹配的电子能级.因此利用FLEBT为给体材料,PC61BM为受体材料,通过溶液过程加工法制作了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初步探索了材料的光伏性能.在模拟太阳光AM 1.5G(100mW·cm-2)下,器件开路电压(Voc)为0.72V,短路电流(Jsc)为0.93mA·cm-2,光电转换效率(PCE)为0.18%.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小分子是一种潜在的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
王丽辉李艳芹殷伦祥
关键词:小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