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05)
-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 相关作者:戴小枫张永军张天真陈捷胤祁伟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VIGS技术研究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功能
-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维管束病害,是影响我国和世界棉花生产的最重要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陆地棉抗黄萎病分子机理研究,一直是陆地棉抗病育种中的...
- 张文蔚司宁简桂良齐放军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
- 基于人工病圃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的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抗病性较强的中植372为研究对象,和陆地棉感病品种军棉1号配制组合构建F2作图群体,筛选到和黄萎病抗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NAU1269。选育过程中,以中植372为父本或者母本,通过人工黄萎病病圃对种间杂交、回交、加代选育以及再杂交的材料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同时每代育种材料均对黄萎病抗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NAU1269进行跟踪检测,筛选出与黄萎病抗病性状紧密连锁的亲本及其后代材料,进而培育出抗黄萎病、产量高、品质优良的中植棉2号、新植5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等10余个国审及省审抗(耐)黄萎病棉花新品种。对育成的品种进行检测发现,中植2棉号、中植6棉号、中植8棉号和新植5号均能够检测到与黄萎病抗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NAU1269和已报道的抗黄萎病的分子标记NAU828和NAU1225,而且这3个标记在各个品种材料之间呈共显性分离。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病圃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是选育棉花抗黄萎病材料可行、高效的育种方法。
- 祁伟彦张永军张天真陈捷胤戴小枫
- 棉花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植物的抗病机理。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能够满足蛋白质组学快速、准确、高通量的研究需求。本实验以棉花品种冀棉11号的叶...
- 沈凡瑞张文蔚简桂良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棉花叶片蛋白提取双向电泳质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