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IM020100)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袁喆杨志勇严登华尹军史晓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集合建模在径流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由于单一模型在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SWAT模型和灰色微分动态自记忆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熵权法和集对分析法构建基于熵权法的集合模型(EW-CM)和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集合模型(SPA-CM),以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将各单一模型和集合模型分别应用于滦河流域径流过程的模拟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1)SPA-CM模型径流模拟效果最好,而EW-CM模型在部分地区的径流模拟效果劣于SWAT模型;(2)EW-CM模型和SPA-CM模型径流预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一模型,综合分析表明SPA-CM模型最优。
- 袁喆严登华杨志勇尹军
- 关键词:SWAT模型
- 灰色微分动态自记忆模型在径流模拟及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灰色微分动态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季节/年际性指数对原始降水和实测径流进行预处理,并引入自记忆函数,构建灰色微分动态自记忆模型,将其应用于滦河流域径流过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采用预处理前的降水径流数据所构建的DHGM(2,2)模型和DHGM(2,2)自记忆模型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的径流模拟效果较差,难以反映径流的变化过程,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构建的DHGM(2,2)自记忆模型模拟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道河子站和滦县站年径流和月径流模拟序列的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6以上;(2)模型在年尺度和月尺度的径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且结构简单、计算方便,但需要进一步考虑蒸发、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模型更为完善。
- 袁喆袁喆杨志勇史晓亮
- 关键词: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