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31030) 作品数:8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东亮 夏幼辰 王宝菊 王俊忠 陆蒙吉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免疫调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5年 慢性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是目前用于抗HBV治疗的两大类药物,但均只能抑制HBV的复制,不能有效清除HBV感染[1].机体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清除HBV感染的关键,但慢性HBV感染患者不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率低下和功能耗竭,从而形成免疫耐受和HBV感染慢性化. 王俊忠 杨东亮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性疫苗 过继免疫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4 2013年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主要有两种结局:急性自限性和慢性持续性。机体能否清除病毒,取决于感染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感染后大多呈现为自限性。儿童、免疫力缺陷的成年人或者母婴传播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是清除HBV的关键因素,并且与肝脏的炎症和疾病的进展有关[1]。目前人们对HBV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应答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急性HBV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的相关进展以及争议作一综述。 王俊忠 朱华斌 杨东亮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应答 慢性持续性 免疫状态 Toll样受体介导小鼠原代肝细胞产生的天然免疫应答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的Toll样受体(TLR)信号途径及其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L/6小鼠的原代肝细胞,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LR的表达。分别用TLR1~9配体刺激肝细胞并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内的细胞因子。病毒保护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的抗脑膜炎心肌炎病毒因子,并将细胞上清液与HBV-Met细胞共孵育,用Southernblot法检测其对HBV复制的抑制效应。结果原代肝细胞能表达TLR1~9。与其TLR表达谱相应的,肝细胞在TLR1~9配体的刺激下均可以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而仅在TLRl、TLR3、TLR7和TLR9配体刺激下可产生I型干扰素(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在病毒保护实验中,TLR3和TLR7的配体可以刺激肝细胞产生大量的抗脑膜炎心肌炎病毒效应分子;而TLRl、TLR3和TLR4配体直接刺激的肝细胞上清液,以及TLR3、TLR7和TLR9配体转染刺激的肝细胞上清液,都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结论小鼠原代肝细胞有独特的TLR信号途径,并能通过TLR配体的激活产生抑制HBV复制的效应。这一发现对于制定基于TLR的抗肝脏靶向性病毒的治疗措施有指导意义。 吴珺 陈明发 夏幼辰 郭艳 林永 孙潺 张春燕 陈妍 刘慎沛 郝友华 陆蒙吉 Jorg F. Schlaak 杨东亮关键词:肝细胞 TOLL样受体 免疫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polyA形成与调节因素研究进展 2011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HBV感染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世界上30%的人感染过或者成为HBV的携带者。据统计[1],全球共有3.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因HBV慢性感染所致的肝纤维化或者肝癌感染致死的人数有100万左右。 关武祥 杨东亮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复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仍无法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因此,亟待阐明HBV复制和致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进而研发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案。合适的HBV感染与复制模型是上述研究的基础。由于HBV具有严格的种属限制性及组织亲嗜性,使得HBV感染与复制模型的研发受到一定限制。在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资助下,国内研究者建立了一系列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就此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王宝菊 朱彬 郭伟娜 杨东亮关键词:细胞模型 丙型肝炎病毒1b型NS3基因扩增方案的改进 2012年 目的优化扩增武汉地区HCV1b型患者HCV非结构蛋白3(NS3)的cDNA,并进行测序。方法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CVRNA,采用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型法检测HCV患者基因分型。设计3对外侧引物和3对内侧引物,采用套式PCR技术(方案一)分别扩增HCV1b型患者的HCVNS33个区段,然后用3对内侧引物进行测序。为了优化NS3扩增和测序效果和减少操作繁琐,对引物进行改进,设计1对外侧引物和1对内侧引物,采用改进的套式PCR技术(方案二)直接扩增HCV1b型患者的HCVNS3区,然后用3个正向引物和1个逆向引物进行测序。结果改进的套式PCR技术(方案二)与套式PCR技术(方案一)相比,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扩增效率增高,扩增效果较好。结论采用改进的套式PCR技术(方案二)扩增和测序HCVNS3区更迅速、有效、实用。 柯晓煜 丁红晖 郭燕 陈明发 林永 夏幼辰 孙潺 杨东亮 吴珺关键词:HCV NS3 套式PCR 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在乙型肝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乙肝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均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研究新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均离不开合适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WHV)于1978年美国费城动物园患肝癌的土拨鼠中首次被发现,因其基因组结构、复制周期与HBV高度近似,被归类为嗜肝DNA病毒。WHV感染土拨鼠后的自然史与HBV感染人高度近似,因此土拨鼠模型很早就被用于乙肝DNA疫苗、抗HBV药物的评价。近年来土拨鼠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先后被克隆和鉴定,T细胞应答的检测方法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实验、CD107a脱颗粒实验逐步被建立,大大促进了土拨鼠模型在HBV发病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WHV感染土拨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以及该模型在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和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 艾灵 朱彬 王俊忠 陆蒙吉 杨东亮 王宝菊关键词:土拨鼠 旱獭 土拨鼠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IL-15分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分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抽提喜马拉雅旱獭脾脏总RNA,RT-PCR扩增旱獭IL-15cDNA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利用软件分析旱獭IL-15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的同源性、种系亲缘关系,并预测蛋白结构。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89bp的序列,编码162个氨基酸。旱獭IL-15和土拨鼠IL-15同源性最高,和大鼠同源性最低。种系进化树结果提示旱獭IL-15与土拨鼠IL-15亲缘关系最近。旱獭IL-15蛋白构象与土拨鼠IL-15空间构象非常相似。结论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IL-15完整编码序列,为更好地利用新型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奠定了基础。 朱彬 朱珍妮 李安意 杨雪晟 陶元清 夏幼辰 黄顺梅 宋志韬 王忠东 王宝菊 陆蒙吉 杨东亮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 白细胞介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