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T201210501)

作品数:10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静李静楠玉谢润德蒋长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武汉大学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食品
  • 3篇食品价格
  • 3篇经济增长
  • 3篇价格波动
  • 2篇人力资本
  • 2篇资本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对外开放政策
  • 1篇跃迁
  • 1篇灾害
  • 1篇政府
  • 1篇滞后性
  • 1篇中国食品
  • 1篇人口质量
  • 1篇弱化
  • 1篇社会保障
  • 1篇市场结构
  • 1篇收敛性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劳动

机构

  • 6篇安徽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李静
  • 4篇李静
  • 2篇楠玉
  • 2篇谢润德
  • 1篇李静
  • 1篇马敬桂
  • 1篇黎东升
  • 1篇马颖
  • 1篇蒋长流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国际商务(对...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场结构是否影响企业的技术选择行为?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在经验函数框架下构建一个关于技术引进、市场结构和自主研发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考察市场结构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选择上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分析认为,一方面,市场结构影响着企业决策的外部约束条件,可能会引发技术引进及自主研发选择行为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市场结构也是决定技术引进的二次创新。接下来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3个分行业的1998-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发现,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技术引进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由此可见,我们过去所担心的技术购买替代了本国的技术研发,破坏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结论并不适用于高技术产业。最后,我们分析了可能原因。
李静李静
关键词:技术引进
我国食品价格波动冲击路径的随机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笔者在分析中国食品价格波动属性的基础上,具体研究随机因素对我国食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和冲击路径。研究表明,国内自然灾害事件对食品价格波动不但具有显著的直接冲击效应,而且具有显著的间接冲击效应;国外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事件对食品价格波动不具有直接冲击效应,但经济危机事件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和价格水平间接冲击食品价格,且影响显著。
李静楠玉
关键词:食品价格自然灾害经济危机
社会保障预期、出生率与人口质量被引量:11
2015年
在中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放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然引致个人跨期选择行为的改变。文章将社会保障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纳入到Diamond模型中来考察家庭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行为。理论分析认为,家庭将在收入约束和生育政策下选择孩子数量的上限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而社会保障对家庭优化选择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会使个人对未来保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个人当期的生育动机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对出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性因素约束,这种抑制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会使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随后,我们用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
李静
关键词:社会保障出生率人力资本
国内外随机事件对中国食品价格波动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近几年中国食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影响了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且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一大热点。本文实证检验了国内外随机因素等突发事件对中国食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和冲击路径。研究表明,国内自然灾害事件对食品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冲击效应和显著的间接负向冲击效应,但整体上引发食品价格上涨;国外自然灾害事件和经济危机事件不具有直接冲击效应,但经济危机事件可以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和价格水平间接引发食品价格上涨。
黎东升李静马敬桂
关键词:食品价格
初始人力资本匹配、垂直专业化与产业全球价值链跃迁被引量:21
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但是我国出口产品大多面临附加值低且价值单方面向外转移的困境。文章首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与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本匹配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初始人力资本的选择与垂直专业化不同阶段的适配如何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过程中持续提升其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避免发展中国家产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之间倒"U"型曲线递减趋势的出现。
李静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全球价值链
国内外因素冲击与我国食品价格波动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食品价格波动的属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主要国内外冲击因素对食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食品价格序列为非确定趋势过程,同时不具有农产品价格和CPI惯性波动属性,波动方差较大,易受冲击;(2)所考察的主要国内因素中,冲击效应最大的为中长期的农产品价格,其次为CPI以及中长期的货币供给,但是前期的食品价格对当期食品价格影响较小,而GDP增长率对食品价格影响不显著;(3)在外部因素中,主要为国际原油价格,其次为美国实际有效汇率和国际食品价格。特别是中长期的国际原油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最重要的外部冲击因素,而长期的美国实际有效汇率对食品价格冲击显著。最后,提出了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楠玉李静
关键词:食品价格滞后性
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农业用能强度收敛性被引量:22
2014年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李静蒋长流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对进口品技术含量水平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从OECD主要国家进口贸易数据的考察
2014年
本文将进口贸易中所含的研发存量作为进口品技术含量的代理变量,利用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区、市)进口贸易中所含的研发存量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系统GMM估计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加入WTO对我国进口贸易中所含研发存量变动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我国进口贸易中所含研发存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距;第二,贸易开放程度影响着进口贸易所含的研发存量水平,即贸易开放度越大,进口贸易商品所含研发存量的水平越高;第三,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入WTO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进口贸易所含的研发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发经济增长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间接提高进口贸易所含研发水平;第四,对外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区域贸易差距和经济发展差距,反过来抑制了落后地区对国外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引入。
马颖李静
关键词: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对外开放政策
国外技术溢出冲击、区域贸易差距与经济可持续增长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区域贸易差距视角,纳入国外技术这一冲击区域贸易差距的影响因子,利用我国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探求国外技术溢出冲击、区域贸易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区域贸易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具有倒U型关系,并计算其拐点值为2.909;当把国外技术溢出冲击与区域贸易差距联系起来考察区域贸易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时,这种边际效应不仅与国外技术溢出冲击大小有关,而且与区域贸易差距和国外技术溢出冲击相互作用有关。其根本条件是看区域贸易差距在临界值范围内,二者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并计算其临界值为1.845。随后我们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可能原因。
李静谢润德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为何加速经济增长可以弱化环境污染压力被引量:9
2016年
"增长极限说"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文基于特征化事实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压力,而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并不必然对环境污染施加更大的压力,相反可以引致环境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地方政府机制转变的角度,考察了经济加速增长下的环境污染压力弱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地方制度质量显著提高,地方政府为政治晋升而对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压力显著减轻,同时地方税收收入也会显著提高。因此,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的这三种作用机制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把引致经济增长的重点向改善环境方面偏移,从而在短期内显著地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众多学者质疑"增长极限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随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静李静
关键词:环境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