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39)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放郭静波杨基先魏利李昂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污水
  • 3篇硝化
  • 3篇硝化菌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剂
  • 2篇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
  • 2篇菌剂
  • 2篇好氧
  • 2篇好氧反硝化
  • 2篇好氧反硝化菌
  • 2篇反硝化
  • 2篇反硝化菌
  • 2篇废水
  • 2篇城市污水
  • 1篇氮代谢
  • 1篇电气石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亚硝酸

机构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国际工程...
  • 1篇中日友好环境...
  • 1篇松辽水环境科...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7篇马放
  • 4篇郭静波
  • 3篇杨基先
  • 2篇魏利
  • 2篇李昂
  • 1篇孙移鹿
  • 1篇李建政
  • 1篇陈微
  • 1篇张兰河
  • 1篇王硕
  • 1篇曾红云
  • 1篇张照韩
  • 1篇杜丛
  • 1篇张斯
  • 1篇王继华
  • 1篇田竹君
  • 1篇赵勇胜
  • 1篇周义
  • 1篇崔崇威
  • 1篇郑国臣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Journa...
  • 1篇Fronti...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减排对策被引量:9
2012年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减排能力逐年提升。然而,污水及剩余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的来源,并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工艺运行参数的科学调控、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处理水的回用等方面提出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对策,从而为开展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及低碳运行的实践提供借鉴。
郭静波田宇张兰河马放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减排对策
Multistep conversion of cresols by phenol hydroxylase and 2,3-dihydroxy-biphenyl 1,2-dioxygenase
2014年
A mulfistep conversion system composed of phenol hydroxylase (PHrND) and 2,3-dihydroxy-biphenyl 1,2-dioxygenase (BphCLA_4) was used to synthesize methylcatechols and semialdehydes from o- and m-cresol for the first time. Docking studies displayed by PyMOL predicted that cresols and methylcatechols could be theoretically transformed by this multistep conversion system~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roducts formed from multistep conversion were the corresponding 3-methylcatechol, 4-methylcatechol, 2- hydroxy-3-methyl-6-oxohexa-2,4-dienoic acid (2- hydroxy-3-methyl-ODA) and 2-hydroxy-5-methyl-6-oxo- hexa-2,4-dienoic acid (2-hydroxy-5-methyl-ODA). The optimal cell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combinant E. coli strain BL21 (DE3) expressing phenol hydroxylase (PHrND) and 2,3-dihydroxy-biphenyl 1,2-dioxygenase (BphCLA_4) and pH for the multistep conversion of o- and m-cresol were 4.0 (g-L-1 cell dry weight) and pH 8.0,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step conversion, the formation rate of 3- methylcatechol (0.29μmol·L-1·min-1·mg-1cell dry weight) from o-cresol was similarly with that ofmethylca- techols (0.28 μmol·L-1·min-1·mg-1 cell dry weight) from m-cresol by strain PHrND. For the second step conversion, strain BphCLA_4 showed higher formation rate (0.83 μmol·L-1·min-1·mg-1 cell dry weight) for 2-hydroxy-3-methyl- ODA and 2-hydroxy-5-methyl-ODA from m-cresol, which was 1.1-fold higher than that for 2-hydroxy-3-methyl- ODA (0.77 μmol·L-1·min-1·mg-1. mglcell dry weight) from ocresol.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step conversion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synthons and high-value products.
Shengnan SHIFang MATieheng SUNAng LIJiti ZHOUYuanyuan QU
关键词:CRESOLS
混合碳源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14年
为实现混合底物的高效定向转化,以产絮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F2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单一碳源及不同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絮凝效能及絮凝剂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P算法构建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神经网络.产絮菌F2利用葡萄糖时的絮凝效能和产量分别为88.98%和2.20 g·L-1,过低的初始浓度将影响产量,不低于7.5 g·L-1为佳.以D-(+)-葡萄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3种单糖为混合碳源,构建网络结构为3-5-2的产絮效能及絮凝剂产量预测模型,对两个输出层的预测误差范围均在4%以内,预测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浓度的最优解为6.59 g·L-1、1.32 g·L-1、3.57 g·L-1,经验证混合碳源发酵产絮可使絮凝效能和产量比单一葡萄糖发酵时分别提高6.87%和26.82%,本文为产絮菌F2利用含糖有机质废液发酵产絮凝剂提供数据参考.
王金娜杨基先王继华李昂马放吴丹王樱凝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混合碳源BP神经网络
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如何针对不同污水水质、处理目标及现场操作条件,构建与之适应的微生物菌剂,掌握一套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菌剂构建方法,对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增强生化处理系统应对环境波动的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低温城市污水和难降解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为例,结合生态学一般原理,系统研究了微生物菌剂的构建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工程实践效果表明:向城市污水中投加微生物菌剂后,在生化池平均水温为13℃的条件下,仅用14 d就完成了生化处理系统的启动,使污水处理厂得以提前投入运营;向石化废水中投加微生物菌剂后,系统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微生物菌剂的成功构建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
郭静波陈微马放魏利赵立军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生态构建城市污水石化废水
一种负载型生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强化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活性,研究以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为介质制备负载电气石的聚氨酯(tourmaline on polyurethane,TPU)载体.用扫描电镜(SEM)和持水倍率表征载体的物理性能,并且考察TPU载体对挂膜量及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聚氨酯浓度能够影响TPU载体对电气石的负载量,导入电气石可以优化TPU载体上极性基团的数量以及环境pH值,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TPU载体上的不可逆附着量分别提高了74.82%和71.89%.与未投载体相比,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2%和9.08%,表明优化的TPU载体能促进硝化作用.
杨基先曾红云周义邱珊马放王蕾肖大伟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电气石水性聚氨酯硝化菌
同时培养法与吸附法微生物固定化对比被引量:2
2012年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菌丝球生物质载体高效、快捷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同时培养法和吸附法将高效苯胺降解细菌JH-9固定于黑曲霉菌Y3形成的生物质载体菌丝球上,并对两种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所形成的混合菌丝球的特性和内部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接种细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培养法固定化细菌所用的时间缩短,且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细菌数量更多.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堆积体积更大,成球总数量更多,球体直径较小,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也较小.当采用同一种固定化方法时,混合菌丝球的堆积体积、成球大小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正比;而形成混合菌丝球的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却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反比.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内部细菌非常均匀地排列生长在每一根菌丝上.
山丹马放张斯王晨
关键词:微生物固定化菌丝球
基于响应面法对一株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效能优化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我国水环境面临的重大水域环境问题,氮素超标排放是主要的引发因素之一。好氧反硝化菌构建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比传统脱氮工艺优势更大。获得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株并通过生长因子优化使脱氮效率达到最高。【方法】经过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的定向驯化,筛选获得高效好氧反硝化菌株,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好氧反硝化过程影响总氮去除效率的关键因子(碳氮、溶解氧、p H、温度)。【结果】从运行稳定的SBR反应器中定向筛选高效好氧反硝化菌株Pseudomonas T13,采用响应面法对碳氮比、p H和溶解氧关键因子综合优化获得在18 h内最高硝酸盐去除率95%,总氮去除率90%。该菌株的高效反硝化效果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C;最适p H为中性偏碱;适宜的COD/NO3--N为4:1以上;最佳溶解氧浓度在2.5 mg/L。【结论】从长期稳定运行的SBR反应器中筛选获得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T13,硝酸盐还原酶比例占脱氮酶基因的30%以上,通过运行条件优化获得硝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强化废水脱氮工艺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杜丛崔崇威邓凤霞李昂马放
关键词:好氧反硝化脱氮响应面功能基因
低温生物菌剂在SBR工艺中的应用及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解决寒冷地区冬季城市污水厂低温启动周期长和运行不稳定的难题,考察了应用低温生物菌剂缩短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冬季启动周期及提高其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可行性。构建后的低温生物菌剂和剩余污泥分别按SBR单池有效容积的1%和4%投加到生化池内,并逐步由最初接种的生化池向其他生化池导泥;系统成功启动后,分别采集冬季低温期和春季气温回升期活性污泥样品进行了Biolog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14℃时,仅用15 d完成了8组SBR生化池的启动;成功启动后的生化处理系统在常规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在水质水量及环境因子发生波动时,为适应环境及营养条件的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类型也随之呈现动态演替的态势,从而保证了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和理想的出水水质。低温菌剂在污水厂SBR工艺低温启动及稳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静波马放杨基先崔迪魏利
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T13的氮代谢机制及亚硝酸盐积累调控研究
传统反硝化作用对溶解氧浓度条件的严格要求正在不断限制其应用发展。由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之间对环境条件需求的冲突,导致生物脱氮过程始终无法实现时间或空间上的统一。好氧反硝化作为新兴的生物脱氮技术,凭借其对溶解氧具有广泛的...
孙移鹿
关键词:好氧反硝化菌氮代谢亚硝酸盐污水处理
文献传递
碱度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构建发酵联合产氢产甲烷系统的技术思想,考察碱度对ABR前端格室发酵产氢、后端格室发酵产甲烷的生物相功能调控的影响。ABR启动完成后(第70天),COD去除率为37%,反应设备的产氢能力达到0.11m3/(m3·d),产甲烷能力达到0.11m3/(m3·d)。在进水COD为6000mg/L、ALK为1900mg/L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提高到52%以上,产氢能力达到0.12m3/(m3·d),产甲烷能力达到0.16m3/(m3·d)。系统在提高产氢能力的同时,产甲烷菌群的活性明显增强,成功构建"ABR联产产氢产甲烷发酵系统"。研究表明,碱度适当的调节可有效强化ABR发酵联合产氢产甲烷系统中厌氧污泥的活性,虽然对第一格室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作用有所抑制,但系统中后三格室的厌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增强,在系统的整体产氢能力提高的的情况下,产甲烷能力增强,进而系统的处理废水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通过碱度的适当调节,可有效提高ABR联产氢气甲烷系统的处理效能。
郑国臣田竹君李建政郭静波张照韩王硕赵峰赵勇胜
关键词:ABR有机废水碱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