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45)

作品数:8 被引量:325H指数:5
相关作者:曾贤刚沈兴兴谢芳唐宽昊许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保护区
  • 2篇生态产品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1篇代理
  • 1篇东洞庭湖
  • 1篇多任务委托
  • 1篇多任务委托代...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融资
  • 1篇融资机制
  • 1篇融资渠道
  • 1篇生态效益
  • 1篇世界自然
  • 1篇市场化
  • 1篇渠道
  • 1篇自然保护地
  • 1篇完整性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曾贤刚
  • 4篇沈兴兴
  • 1篇许开鹏
  • 1篇许志华
  • 1篇马忠玉
  • 1篇唐宽昊
  • 1篇谢芳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产业竞争力与...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山东省林业生态产品的分类、价值评估与供给机制
林业生态产品是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形式存在的。提供林业生态产品的主要是公益林,且因权属不同分为国家级、省市级生态公益林和林业企业。山东省林业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为增强其生产能力并从经济上保证其持续再生产,需要认清林业生态产...
虞慧怡曾贤刚
关键词:价值评估
文献传递
林权改革与林农环境行为激励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林农的营林活动对森林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受林权制度的制约。基于森林的多功能性,可将林农的营林活动分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和追求生态效益的环境行为。文章作者利用Holmstrom和Milgrom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精神,对以家庭承包、分户经营为主要形式的新一轮林权改革进行了再解读,并指出激励不相容是引发森林潜在生态风险的根本原因。然后,作者构建了一个政府和林农之间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林权改革如何使林农的自利性营林活动偏离社会生态目标,并分析了影响林农环境行为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作者指出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应从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林农风险承载能力、政府监管等方面着手。
邢光超曾贤刚
关键词:林权改革生态效益多任务委托代理
“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被引量:37
2014年
哈丁的"公地的悲剧"理论模型说明在产权不明晰时,个人使用公共资源付出的成本就会小于社会为其付出的总成本,从而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科斯定理认为,通过有效的产权界定,经济系统最终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科斯定理的理论基础上,各国对于草原牧区的管理都注重产权的界定。为了对牧区草场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我国也相应的建立了以"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草原牧区管理体系,在各大牧区推行"双权一制"的产权模式,鼓励牧民设立围栏来明确自己对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这一产权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地的悲剧"问题,但是围栏的设立却忽视了生态外部性问题,其对于生态系统内部平衡的扰动以及破碎化等一系列负的外部性完全交由自然承担。这种"围栏效应"具体表现为:对牧区野生动物的取水、觅食以及迁徙等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物种的自然选择与繁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破坏草原食物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得草原牧区生态质量参差不齐,并与游牧民族传统放牧方式相冲突,影响牧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围栏效应"可以发现,科斯定理在指导人类社会实践中面临着考虑外部性问题不全面、机制设计不健全等问题,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科斯定理进行修正。为了解决围栏设立所带来的生态外部性问题,需对牧区草场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建立社区共同管理的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将各合作社草场划分为生产性草场和保护性草场,分别进行管理;在各个自然保护区之间建立生态廊道等。
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
关键词:科斯定理
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启示被引量:10
2015年
自然保护地的治理模式对于保护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改善治理可以帮助保护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类型、应用现状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及我国当前国情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模式应适当创新,逐步引入政府委托第三方治理、联合治理模式,现阶段形成以政府直接治理为主、其他治理模式为辅的多种治理模式并存局面。
沈兴兴曾贤刚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随着生态补偿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生态补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增加。总结发现生态补偿绩效研究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有效性、效率和公平评价,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方式的影响方面;关于生态补偿对农户观念的影响,以及基于农户感知的生态补偿绩效研究相对欠缺。相比生态补偿绩效的研究,生态补偿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集中在生态补偿维度、管理体制或外部政策环境等方面,社区层面的人文社会因素或社会资本因素相对缺乏。社会资本对生态补偿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但一些仍反映了社会资本特别是网络、规范、信任等各维度对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但因样本和方法等局限性,并未深入探究其作用机理。即社会资本对生态补偿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和研究。
虞慧怡许志华曾贤刚
关键词:影响因素
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被引量:242
2014年
生态产品是指维持生命支持系统、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环境舒适性的自然要素。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是支撑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类产品。生态产品的生产是一种专业性的社会生产活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要素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为了生产生态产品所必需的投入。生态产品可以具体分为全国性、区域或流域性、社区性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供给方式主要包括:①直接市场的经济交易。通过生态产品的产权界定,可以将其转变成私人产品,并通过直接市场的经济交易实现供给,例如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林权交易等。②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生态产品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资源,即是一种生态资本,尤其是能够提供环境舒适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现实手段,合同外包和特许经营等都是一种常用的产业化经营方式。③生态购买。是指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签订合同或协议后,由后者生产某方面的生态产品,政府来负责监督合同的履行,并向后者支付费用,它是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购买市场主体生产的生态产品。为了保障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的有效运行,政府应完善与其相对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安排,具体包括:明确生态产权并降低交易费用;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建立各个层次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对生态产品的市场供给进行有效监督等。
曾贤刚虞慧怡谢芳
关键词:生态产品
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被引量:9
2015年
目前国际上自然保护地的资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未来融资机制需要创新,包括吸引和利用外部资金、鼓励自行经营创收、基于保护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收费等,其中鼓励创收主要指的是财政手段(例如生态税)、收益共享机制、管理成本共担机制、金融交易(例如碳排放交易)等。政治领域的制度规范、经济领域的市场、价格政策等都会影响保护地的融资机制,保护地未来的融资机制将更多地依赖于财政、金融、市场、贸易相互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手段。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资金规模太小,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乏周边社区补偿和收益共享机制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确保中央财政承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经费;(2)在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服务付费、资源使用付费等传统产品(服务)收费型融资手段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森林碳汇交易和保护区绿色产品认证等新的市场交易型融资渠道;(3)利用境外资金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4)积极争取国内不同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条件允许的保护区可通过多方联合治理模式建立管理成本共担机制以及与周边社区的收益共享机制。(5)在资金使用方面,在保障保护区工作人员基本薪酬福利的前提下,将剩余资金包括经营收入优先用于核心保护业务的投资上,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
沈兴兴马忠玉曾贤刚
关键词:融资机制融资渠道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探索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政府控制型治理模式下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共治模式的构想,阐述了采取这种多方共治模式的深层理论依据,针对共治机构、共治各方权利义务等具体内容对这种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初步设计,是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的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沈兴兴虞慧怡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研究——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我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治理模式下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源管理权属不清、资金机制不合理、缺乏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提出现阶段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参与、权责清晰、共同决策、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共同治理模式的建议,并基于案例保护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针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对新构建的多方共治模式所需要建立的配套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沈兴兴许开鹏曾贤刚张鸿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