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8012)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久之李缺缺万献尧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休克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药
  • 1篇血管活性药物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危险因素
  • 1篇平均动脉压
  • 1篇评分系统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功能
  • 1篇器官功能障碍
  • 1篇缺氧
  • 1篇中青年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缺氧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机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李缺缺
  • 2篇张久之
  • 1篇万献尧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及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符合ARDS柏林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65岁的老年组(78例)和<65岁的中青年组(72例);再根据临床结局分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预后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住院时间〔d:27.0(16.0,36.0)比15.0(8.0,21.0),P=0.000〕、ICU住院时间〔d:25.0(15.0,32.0)比13.0(7.0,19.00),P=0.000〕、机械通气时间〔d:19.0(11.0,27.0)比8.0(5.0,15.0), P=0.000)、气管切开率〔39.74%(31/78)比18.06%(13/72),P=0.003〕、器官功能障碍数(个:3.78±0.49比1.97±1.03,P=0.043)、血肌酐(μmol/L:153.85±16.89比108.26±9.14,P=0.017)均显著升高;老年组病死率〔67.95%(53/78)比59.72%(43/72),P=0.190〕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17.94±6.04比15.99±6.93,P=0.068)虽然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老年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中青年患者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循环衰竭等其他原因为主,原因较复杂。老年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数、最高呼气末正压(PEEP)均明显高于老年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19.45±6.00比14.72±4.83,器官功能障碍数(个):4.13±0.88比2.16±1.01,最高PEEP(cmH2O,1 cmH2O=0.098 kPa):13.93±4.16比9.72±3.72,均P<0.01〕,而气管切开率、pH值显著低于老年存活组〔气管切开率:32.08%(17/53)比56.00%(14/25),pH值:7.35±0.14比7.42±
李缺缺张久之万献尧
关键词:老年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危险因素
感染性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与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灌注异常所导致的、以广泛细胞缺氧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低血压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斑、尿量减少等组织低灌注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MAP)仍然〈65mmHg(1mmHg=0.133kPa)时需要加用血管活性药物。
李缺缺张久之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器官功能障碍平均动脉压灌注异常细胞缺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