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46)
-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池子华庞向南何晓坚吕晓玲梁旻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阜阳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近代苏南打工妹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近代苏南,打工妹人数之多,非打工仔所能企及,显示出近代社会变迁中农民工大流动的"苏南特色";苏南打工妹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劳动强度大,由于苏南以轻纺工业为龙头,女工占绝对多数,做厂女工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恰恰反映出苏南农民工的工作状态;"惠工"设施虽然具有管理学意义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打工妹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但打工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池子华
- 关键词:打工妹工业化
- 近代“打工妹”群体研究的几个断面--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被引量:8
- 2010年
-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青年女性走出封闭的乡村,走向喧闹的城镇,务工经商,形成近代社会的"打工妹"群体。综合考察近代苏南"打工妹"群体的数量、自然构成、社会构成以及进入城市劳务市场的"路径",可以断定:"打工妹"人数远远超过"打工仔",形成近代社会变迁中农民工大流动的"苏南特色";籍贯构成上,打工妹作为苏南农民工的主流,具有来源地广泛的特点,但苏南人占主流;年龄构成上,16岁至35岁的精壮劳力构成"打工妹"的"主力军";"做厂"和从事家政服务,在打工妹的职业构成中居于主流地位;打工妹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不似打工仔那样具有游刃有余的"随意性",其求职之路充满坎坷、艰难。
- 池子华
- 关键词:打工妹
- 社会性别角色的转换与妇女解放--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研究的一个侧面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以近代长三角地区为中心,从"走出家庭"转换社会性别角色的角度,就打工妹群体摆脱家庭束缚,"做厂"打工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以及挣脱传统婚姻家庭的桎梏追求婚姻自由诸方面,审视打工妹现象之于妇女解放的影响,认为打工妹转换社会角色"走出家庭"之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打工妹现象既是社会进步的表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尽管近代长三角地区的妇女解放处于"初级阶段",但为妇女解放运动向纵深和宽广拓展奠定了基础,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不容忽视。
- 池子华
- 关键词:打工妹社会性别角色
- 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籍贯构成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在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在劳务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她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籍贯构成复杂而多元,不同行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以长三角本区域人为主体,显示出打工妹空间运动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除地利、人和、近代交通发展等因素之外,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地缘倾向"对打工妹籍贯构成也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 池子华吕晓玲
- 关键词:打工妹
- 近代农民工待遇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10年
- "农民工"并非当代独有,近代已有之。"待遇"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本文简要回顾近代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 何晓坚池子华
- 关键词:农民工待遇问题
- 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嬗变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对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嬗变进行考察,认为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找工谋生",增加了家族成员的游离性,对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大家族制度渐趋瓦解,小家庭日渐普遍;早婚多产的传统生育观被打破,"晚婚少育"观逐渐被农民工所认同、接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企业,她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农村妇女和"家庭主妇",而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都发生变化了的新女性,家庭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新型的妻子"的出现,表明婚姻家庭关系也由传统的"功能性"家庭向现代"情感性"家庭转变。这是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变迁大势的潮流,也是农民工顺应工业化、城市化潮流的"适应性改变",具有不可低估的进步性。
- 池子华
-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婚姻家庭
- 中国知识女性角色的近代转型——以吕碧城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以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吕碧城为个案,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对其思想观念和实践进行论述,展示其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变轨迹,可以探寻近代知识女性从蒙昧到觉醒的变迁,揭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与成果。
- 池子华庞向南
- 关键词:知识女性社会角色
- 中国知识女性角色的近代转型之表现——以吕碧城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近代知识女性的角色转型体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以吕碧城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其角色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角色方面,从依附到独立;家庭主妇角色式微;在政治领域方面有所参与;萌发了女性主体意识,发现了自我;妻子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消失。
- 池子华庞向南
- 关键词:社会角色
- 民国时期劳资冲突中的政治博弈——以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为中心的考察
- 2015年
- 近代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的紧张状态始终存在,劳资冲突不绝如缕。在此过程中,打工妹群体是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作为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打工妹在劳资冲突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生活经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动了中国妇女运动和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党派政治"介入劳资冲突,不可避免地形成政治博弈的局面,其中国共两党以及在国共两党影响下的工人组织,在劳资冲突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形成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交汇点,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池子华王萍
- 关键词:民国时期劳资冲突政治博弈打工妹
- 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职业分层片论
- 2014年
- 近代长三角地区是打工妹最为集中的地区。打工妹群体职业较为分散,但相对集中于轻纺工业。不同职业,各具特色,即便同一职业,因分工不同,也显示出职业的层次性。而职业分层,直接影响打工妹的社会分层。打工妹群体的职业分层,决定于技能因素和非技能因素。技能因素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常态,非技能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机制如"乡谊资源"的不均衡和"地缘倾向"的普遍存在造成机会的不均等、傲慢与偏见的流行意识成为构筑长三角地区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依据"等,与市场化要求背道而驰。而非技能因素的主导性作用,使职业分层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及文化背景。职业分层与社会分层、文化基因互动影响,使打工妹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化分流,走向不同的职业岗位。
- 池子华
- 关键词: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