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42)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同乐胡思瑶毕顺堂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蝗灾救治述论被引量:4
- 2016年
- 1943年和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蝗灾频仍,边区民众生活困苦,乡村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党和边区政府实行了以民为本的社会动员,八路军和各级抗日干部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农民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治蝗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广泛组织动员民众治蝗,抗御了罕见的大面积蝗灾,保护了边区的粮食生产,支援了人民抗日战争。
- 张同乐
- 关键词:民众动员
- 20世纪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治蝗述论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军民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历史表明,蝗灾治理与社会动员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治蝗效果,甚至与民心向背、政权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
- 张同乐毕顺堂
- 关键词:晋冀鲁豫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治蝗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蝗神庙探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 胡思瑶
- 关键词:祭祀民间信仰
-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革中 “羞”内涵之演变
- 2021年
- 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变,“羞”感的内涵发生了语义上的几次转移,这是当时观念与社会变化的折射。“羞”经历了由个体内心感觉逐渐转变为一种群体情感之“羞愧”,再由群体而及国家之情感的“羞耻”。当时“去羞化”的社会取向,是社会变革中职业化的需求,也是对生产力自身的关注及社会交往方式的要求。
- 宋子昕张同乐
-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集体主义
- 从村长制度到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的村政建设被引量:4
- 2015年
-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改造旧村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村政权,经历了半政权性质的村"动委会",到民选抗日村长,再到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一个逐步改革的过程。打破了几千年的封建邻闾制,人民真正争得了当家作主人的权利和地位。历史证明,民主选举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助推剂;边区村级政权"议行合一"的一元化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不同于英美式民主的新民主主义新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村政权改造和健全的关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依法施政,是村政权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用制度机制规范和约束权力,是确保村级政权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良好作风的根本方法。
- 张同乐
- 关键词:民主选举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