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DM011)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廉丽姝束炯贾维花李志富曹峥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黄河三角洲
  • 3篇气候
  • 2篇黄河三角洲地...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区
  • 1篇湿地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试验
  • 1篇水平分辨率
  • 1篇突变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模拟
  • 1篇气候模式
  • 1篇气候生产潜力
  • 1篇气候影响

机构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山东省气象信...

作者

  • 7篇廉丽姝
  • 2篇贾维花
  • 2篇束炯
  • 2篇李志富
  • 2篇曹峥
  • 1篇吕宜平
  • 1篇李梅
  • 1篇高军靖
  • 1篇张全景
  • 1篇李宝富
  • 1篇谭丽荣
  • 1篇王文超
  • 1篇李长军
  • 1篇李庆

传媒

  • 2篇气象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气温冷、暖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全区高温及暖日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暖夜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冷指数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冷夜日数的下降趋势最显著;高温及暖日日数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暖夜日数的突变点发生在2005年;低温、冷日及冷夜日数等冷指数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95、1983和1987年;60年代的降温主要表现为暖指数的变化,而9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反映在冷指数的变化中;高温及暖日日数与平均气温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暖夜指数及低温日数等冷指数与平均气温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高温和暖日指数空间分布不规律,特别是暖日指数全区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方向;其他各指数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变化方向,但变化倾向率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变化率较大的多分布于研究区域的东北部,较小的地区则多分布于西部与西南部。
廉丽姝贾维花曹峥谭丽荣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极端气温指数突变
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模拟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5
2011年
为使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中取得更好的模拟效果,针对RegCM3进行了初始场、模式水平分辨率、侧边界方案及积云对流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从冬季开始的积分,模拟结果对初始场的依赖性较小;②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不一定会带来模拟效果的显著改善,高分辨率的嵌套模拟会对模拟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选用指数松弛侧边界方案和Grell积云对流方案模拟效果较好。以上结论可为应用RegCM3研究中国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方案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廉丽姝束炯李志富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初始场水平分辨率
基于TM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被引量:13
2012年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定量提取1992年、2000年和2004年黄河三角洲的植被覆盖度,获取了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三时相植被覆盖度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利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指数法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
贾维花廉丽姝吕宜平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度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变化对8月份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型WRF,通过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控制试验结果与观测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控制试验能够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域8月份的天气状况。通过敏感性试验结果与控制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由于湿地面积的增加,在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的地区8月份月平均温度降低1.2℃至2℃。研究区域高温中心位置发生了明显改变,对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区域降雨量增加30 mm至90 mm,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降水强度较小的时间段内,但降水中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在模拟范围土地利用未改变区域内,气温与降水也受到了湿地面积增加的影响,温度最大降幅达到了2.4℃,最小降幅为0.2℃;降水量有增加的现象。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曹峥廉丽姝李宝富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气候数值模拟WRF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山东省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了山东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进一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探讨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存在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空间差异,其中冬小麦优、劣年景气候生产潜力相差3~9倍,夏玉米相对较小,为2~3倍;全省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位于水热条件匹配较好的鲁南地区,低值区在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单产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山东省粮食产量,特别是夏玉米产量的年际波动受作物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全省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区域互补性较差。
廉丽姝李志富李梅李庆李长军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粮食作物经验正交函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区位熵、均匀度和优势度基本原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率、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王文超张全景廉丽姝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
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济南、青岛市为例被引量:30
2011年
根据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济南、青岛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2市的API月、季变化特征与年际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API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空气质量总体上优于济南;(2)济南、青岛具有明显而相似的API月、季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7、8月API最低,1、3、12月API相对最高,API季节变化特征说明2市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3)总体来说,济南、青岛API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即空气质量在逐渐改善;(4)不同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因子并不相同,其中起主要作用气象因子为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
廉丽姝高军靖束炯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空气污染指数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