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18)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施毅苏欣史家欣徐瑾孙文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肺损伤
  • 5篇肺损伤
  • 3篇综合征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炎症
  • 2篇抗原
  • 2篇META分析
  • 2篇成人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 1篇血清学标志物

机构

  • 8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施毅
  • 5篇史家欣
  • 5篇苏欣
  • 4篇徐瑾
  • 3篇孙文逵
  • 2篇孙辉明
  • 2篇高伟
  • 1篇吴晓东
  • 1篇朱美英
  • 1篇宋勇
  • 1篇吴晓东
  • 1篇李培
  • 1篇张艳

传媒

  • 4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凝血酶-Ⅲ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抗凝血酶-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作用的50%~70%。近年来研究发现,抗凝血酶Ⅲ除了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外,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即强大的抗炎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抗凝血酶Ⅲ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孙辉明施毅
关键词:炎症反应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泡壁通透性与肺泡上皮损伤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累及呼吸系统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38.5%。目前临床诊断ALI/ARDS主要依赖氧合指数和肺部影像学改变,而上述改变往往在肺部病变严重且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后才出现,具有滞后性,因此需要更敏感的指标辅助预测ALI/ARDS的发生、判断病变程度及评估预后。
吴晓东苏欣朱美英施毅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血清学标志物上皮损伤肺泡壁通透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成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成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3月)、ISI Web of Knowledge(所有年份)和万方数据库(1982年至2011年),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成人ALI/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降低成人ALI/ARDS患者28 d或30 d死亡率[OR1.05,95%CI(0.90,1.22),P=0.55];亚组分析显示,亦不能降低肺炎/误吸、脓毒症和创伤/手术引起的ALI/ARDS的28 d或30 d死亡率。3个RCT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明显改善成人ALI/ARDS患者的氧合(P<0.05)。有1项RCT研究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降低成人ALI/ARDS患者的28 d或30 d死亡率,但能改善患者氧合。建议临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LI/ARDS。
史家欣施毅苏欣徐瑾孙文逵高伟张艳
关键词:成人肺表面活性物质META分析
Tristetraprolin对急性肺损伤中重要炎症介质mRNA稳定性的影响及Tristetraprolin表达和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2010年
Tristetraprolin(TT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能与mRNA 3′非翻译区富含AU区域结合,介导mRNA的降解.诸多研究显示,TTP对急性肺损伤中重要炎症介质的表达发挥了关键的调节作用.许多因素可以调控TTP的磷酸化状态以及亚细胞定位,其中p38 MAPK激活蛋白激酶2可以使TTP磷酸化,而蛋白磷酸酶2A可使TTP去磷酸化,通过调节TTP的磷酸化状态以及亚细胞定位影响其降解mRNA的功能和相应炎症介质的表达.
史家欣施毅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炎症炎症介质
气道防御屏障被引量:7
2011年
人类气道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四个解剖节段:上呼吸道(鼻咽部,Ⅰ段)、导气段(从咽到终末支气管,Ⅱ段)、呼吸性支气管(Ⅲ段)、肺泡管和肺泡(Ⅳ段)。随着管径变细,气道上皮逐渐由假复层上皮变为单层上皮,上皮细胞的高度也逐渐变低,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变少直至消失。其结构不同。
吴晓东施毅
关键词:气道抗原物质防御屏障纤毛运动障碍气道黏膜纤毛细胞
人抗原R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
2011年
人抗原R(Hu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在低氧、应激、紫外线等刺激下,可与多种富含Au序列的mRNA结合,增加了mRNA的稳定性。HuR可被p38MAPKMKZ、AMPK和PKC等多条信号通路调节,参与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及炎症反应等。在肺的急性炎症反应中,HuR可以和多种炎症因子mRNA结合,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9和白介素8等,影响了mRNA稳定性和蛋白表达。敲除HuR后,炎症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表明HuR在急性肺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
徐瑾施毅史家欣苏欣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白介素8
多黏菌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11篇观察性研究(5篇前瞻性研究和6篇回顾性研究),合并分析提示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肾脏损害及死亡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多黏菌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时,其临床有效性及肾毒性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差别,但死亡风险增加;治疗VAP时临床有效性、肾毒性及死亡率均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差别。结论多黏菌素在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疗效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总体死亡率和肾损害的风险。受限于原始研究的质量、数量以及各研究间治疗方案的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医生参考,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多中心、大规模RCT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证据对本系统评价进行更新。
徐瑾史家欣苏欣施毅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META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严重呼吸衰竭中应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成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2年1月)、Cochrane Library(1966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1979年至2012年1月)和万方数据库(1982年至2012年1月),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ECMO对成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观察性对照研究,利用RevMan5.0软件对RCT进行Meta分析,对观察性对照研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3篇RCT文献,5篇观察性对照研究文献。3个RCT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CMO不能降低成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OR=0.70,95%CI:0.42-1.16,P=0.17)。单个RCT的结果显示ECMO能降低残疾率(RR=0.69,95%CI:0.50-0.97,P=0.03)。5个观察性对照研究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ECMO不能降低成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结论目前证据表明ECMO不能降低成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EcM0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可能获益人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史家欣孙文逵徐瑾苏欣施毅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成人
抗凝血酶Ⅲ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抗凝血酶Ⅲ治疗组、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油酸(0.2 mL/kg)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改良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法评价肺损伤程度,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比重法测定肺组织血管外肺水(EVLW)和肺组织湿/干重比(W/D),单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肺微血管白蛋白通透性(Pal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 (1)正常对照组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为(0.67±0.52)分,显著低于急性肺损伤组(11.76±2.23)、抗凝血酶Ⅲ治疗组(10.98±3.42)、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12.07±1.83)和肝素治疗组(12.54±3.78)(P均<0.01)。急性肺损伤组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与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急性肺损伤组Palb为0.50±0.0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0.02,P<0.01),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0.47±0.12)、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0.46±0.08)和肝素治疗组(0.48±0.0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急性肺损伤组EVLW为(1.14±0.12)mL/k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9±0.04)mL/kg,P<0.01],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1.12±0.21)mL/kg]、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1.08±0.13)mL/kg]和肝素治疗组[(1.14±0.20)mL/k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急性肺损伤组TNF-α和IL-6的含量分别为(1.613±0.238)μg/L和(0.685±0.12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06±0.093)μg/L和(0.233±0.047)ng/mL,P�
孙辉明施毅宋勇高伟李培孙文逵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油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