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6B0802)
-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有军张锦春刘虎俊王继和陈芳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种源梭梭苗木耐盐性盆栽试验被引量:8
- 2008年
- 用浓度为6%,8%,10%,12%的NaCl溶液对阿右旗、塔木苏格、民勤3个不同种源的梭梭苗木进行了耐盐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梭梭的耐盐性存在差异,其中阿右旗梭梭耐盐性最差,相对生长量最小,仅为56.31%;民勤梭梭最大,为66.49%;塔木苏格梭梭次之,为58.68%.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分析发现,随NaCl浓度的增大,3个种源梭梭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逐渐增大,但阿右旗梭梭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均高于民勤和塔木苏格梭梭.综合分析认为,民勤梭梭的耐盐能力最强,塔木苏格次之,阿右旗梭梭最差.
- 郭春秀李德禄刘虎俊赵翠莲刘淑娟
- 关键词:梭梭耐盐性盐害指数
- 干旱区油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甘肃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扎子沟这3个干旱区天然油蒿分布区的油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其中根据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油蒿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K指标来判断格局类型并且根据双项轨迹方差法来分析格局规模。结果表明,沙坡头和扎子沟油蒿种群处于稳定阶段,鸣沙咀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油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各油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但是各样地聚集度大小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鸣沙咀半固定沙地>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样地>扎子沟样地;对各样地种群格局规模的分析表明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 王继和靳虎甲马全林张德魁刘有军胥宝一
- 关键词:干旱区
- 民勤梭梭林自然更新苗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1
- 2011年
- 民勤是我国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为了治理沙害从新疆引入梭梭种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梭梭林,由于环境的变迁,人工梭梭林退化严重。通过野外调查人工和天然梭梭林更新苗的分布现状,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开始出现自然更新,其更新苗的聚集性特征明显,幼苗的生长与存活受到了抑制,保苗率极低;比较天然梭梭林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工梭梭林幼苗分布均匀性差,人工梭梭林的自然更新过程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性驯化。
- 丁峰纪永福陈芳张锦春刘有军王芳琳
- 关键词:梭梭
- 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林生长状况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山坡、山前洪积扇和平缓假戈壁也有人工梭梭林分布,但是面积很少。3种主要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保存密度接近,在330株/hm2左右,保存率为26%左右,这主要是梭梭林初植时和生长的前期,立地条件接近的缘故。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梭梭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其中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生长最好,主要体现在树体较高大、冠幅大、枝条数量多、新枝生长旺盛。
- 纪永福李强民张锦春陈芳丁峰王吉金刘虎俊王芳琳刘有军王功时
- 关键词:人工梭梭林
-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0
- 2009年
- 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阴坡的上部,中龄个体比例最大,幼龄次之,老龄最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部位的种群将较稳定。阳坡沙冬青的密度和生长势均大于阴坡,在同一坡向上,山坡中部的种群密度最大,绝对密度约为5 000株/hm2。在阴坡,沙冬青个体的总平均高度略大于阳坡,但阴坡植株基部的分枝数小于阳坡。不同龄级沙冬青植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冠幅。所观测年的沙冬青植株间的生长量差异较小,但同株的生长具有年际差异。不同坡向的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山坡上部和中部的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坡体下部,种群则以母株为中心,形成集群分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位置特殊,有可能成为沙冬青种群未来存在和扩展的重要源地,应加强保护。
- 刘虎俊尉秋实王继和廖空太马瑞孙涛张锦春李得禄
- 关键词: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