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易臻真文军黄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社会
  • 1篇谈判
  • 1篇民生
  • 1篇民生问题
  • 1篇解困
  • 1篇劳资
  • 1篇劳资关系
  • 1篇劳资关系理论
  • 1篇基层社会
  • 1篇工资
  • 1篇工资制
  • 1篇功能主义
  • 1篇公众
  • 1篇公众参与

机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法国国家科学...

作者

  • 1篇文军
  • 1篇黄锐
  • 1篇易臻真

传媒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基层社会的再认识
2014年
长期以来,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考察受到三种社区研究传统的影响。功能主义的社区研究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满铁调查"传统强调的是对村落性质的考察与分析,而海外人类学的研究则试图从村落中透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之后,三种研究传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甚至在研究立场、范式、方法上出现某种融合,形成一种"以村落为中心的方法论"。不过,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悬置了国家的自主性,对于还原或揭示中国基层社会的本来面目以及内在的发展规则可能构成限制。
黄锐
关键词:基层社会功能主义
公众参与视角的中国百年民生问题与解困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民生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而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从民生问题角度可以将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这一百多年分为四个时期。中华民国提出"民生主义",首次将民生问题提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高度,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半殖民统治时期,没有发动广大民众,无完整主权的国家没有能力解决当时严重的民生问题;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政权,为解决国家安全和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国家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民生问题被降低到次要位置,公众参与仅为开展政治运动,导致整个社会的民生难以改善,尤其以农村的民生问题更为严重;改革开放伊始,国家和市场都将资源集中于轻工业生产,政策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困扰中国百年的基本温饱问题在几年内得以解决,而此时公共服务民生问题却凸显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以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时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构建公众参与基础上国家、市场、社会合作的新模式。
桂家友
关键词:民生问题公众参与
从矛盾冲突到谈判对话:法国劳资关系理论的演变被引量:1
2013年
从法国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背景出发,纵观该研究领域的几个主要理论及其演变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法国劳资关系研究的着力点正从矛盾冲突转向了谈判对话。在法国劳资关系体系中,往往是通过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调节和强化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作用,国家总是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与我国的国情非常契合。因此,理性地借鉴法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更加有效地探索出一套契合我国国情的劳资关系体系,无疑对我们发展自己的劳资关系体系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文军易臻真
关键词:劳资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