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4071)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5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祖贵陈金平孟兆江张寄阳段爱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集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麦棉套种冬小麦冠层环境和生长与产量的补偿效应分析
- 2006年
- 在两种不同麦棉套种模式下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冬小麦叶面积和干物质累积动态,分析了不同麦棉套种模式的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并对麦棉套种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补偿效应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麦棉套种小麦冠层透光率高于麦棉轮作;3∶1式麦棉套种冬小麦预留行间透光率低于4∶2式,但小麦行间透光率明显高于4∶2式。不同栽培模式小麦冠层麦行间温度和湿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冠层温度低于预留行,湿度则高于预留行;4∶2式预留行温度稍高于3∶1式,湿度则低于3∶1式。(2)麦棉轮作冬小麦叶面积系数大于麦棉套种模式,两种套种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单株叶面积最大差异出现在4月22日前后,此时3∶1式和4∶2式麦棉套种小麦单株叶面积分别为麦棉轮作的1.17倍和1.41倍。干物质积累量麦棉轮作高于麦棉套种,单株干物质量则麦棉套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种麦棉套种模式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比麦棉轮作增加40%左右。(3)麦棉套种冬小麦在生长和产量上其边行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综合不同栽培模式的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其差异分析,3∶1和4∶2式麦棉套种冬小麦分别比麦棉轮作减产17.8%和20.1%,两种套种模式冬小麦对产量的补偿率分别为37%和40.1%。
- 陈金平周新国刘祖贵刘安能
- 关键词:冬小麦麦棉套种
-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6
- 2006年
-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夏玉米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理指标有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气孔导度(G s)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光合速率(P n)和蒸腾速率(T r),在高水分条件下(T-80,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80%,下同)T r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P n,而T-60处理、T-50处理的T r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P n,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 s、T r、P n的峰值有提前出现的趋势;不同处理细胞液浓度(CSC)的峰值及叶水势(LW P)的低谷均在14∶00左右出现。P n、T r、G s和LW P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SC则下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P n/T 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大,其峰值在10∶00左右出现,T-70处理的LWUE最高,T-50处理的最低。此外,通过对各处理的产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分析得出,夏玉米节水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为田间持水量的70%。
- 刘祖贵陈金平段爱旺孟兆江张寄阳刘战东
- 关键词:夏玉米土壤水分生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 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茄子棵间土壤蒸发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对滴灌条件下新乡青茄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茄子在整个生育期相对土壤蒸发的变化曲线均呈脉冲状。相对土壤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灌溉后3 d内相对土壤蒸发强度较大,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综合考虑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太阳辐射是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 梁媛媛孙景生郭凤台刘浩
- 关键词:日光温室滴灌茄子
- 水分胁迫和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5年
-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冬小麦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及气象因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建立了几种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的逐步回归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各生理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气孔导度(Gs)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光合速率(Pn),而蒸腾速率(Tr)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光合速率,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s、Tr、Pn的峰值有提前的趋势;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气温差的峰值均在13:00左右出现,而细胞液浓度(CSC)的最大值出现在14:00~15:00。土壤水分与Tr、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WSI、冠气温差和CSC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气象因素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土壤水分状况而发生变化,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冬小麦生理指标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 刘祖贵陈金平段爱旺孟兆江张寄阳刘战东
-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状况生理特性冠气温差日变化规律时间滞后
- 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正> 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作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土壤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无论土壤水分状况如何,在气象因子的影响下,作物的各种生理指标有着非常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本试验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
- 刘祖贵陈金平孟兆江张寄阳段爱旺刘战东
- 文献传递
- 茎直径微变化诊断作物水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植株茎直径的收缩和膨胀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茎直径变化测量参数能实时、灵敏地反映作物水分亏缺程度。与其它水分诊断方法相比,基于茎直径微变化监测的方法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优点。通过对作物体内水分的动态监测,并与计算机应用相配合,可以用于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指导适时灌溉。
- 张寄阳段爱旺孟兆江刘祖贵
- 关键词:茎直径变化
- 基于工控机的日光温室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被引量:14
- 2006年
- 针对日光温室微灌设备设计了一种基于工控机的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采用分布式远程模块完成数据的采集与控制信号的发送。系统底层的控制程序由VB开发,通过DDE与“组态王”开发的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换,控制算法采用专家决策系统。为此,对系统的硬件配置、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
- 冯磊王一鸣杨卫中郭正琴杨绍辉
-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灌溉控制工控机DDE组态软件
- 土壤水分对甜椒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5年
- 以温室盆栽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叶片的生理特性以及引起光合下降的非气孔限制因子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水势(LWP)、叶鲜重含水量(FWC)、气孔导度(Gs)逐渐增加,细胞液浓度(CSC)逐渐减小;在Pn和Tr日变化进程中,最大值均出现在适宜含水量处理(65% ~75%θf)上,且Tr表现为典型双峰曲线,而其它处理的Tr和Pn均为单峰曲线.同一时段内,轻度水分胁迫(55% ~65%θf)导致光合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引起的,重度水分胁迫(45% ~55%θf)的光合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轻度水分胁迫使光合下降的非气孔限制出现的时间滞后,而重度水分胁迫和高水分处理(75% ~85%θf、85% ~95%θf)则使非气孔限制出现的时间提前.
- 陈金平刘祖贵段爱旺孟兆江张寄阳
- 关键词:土壤水分甜椒生理特性水分胁迫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
- 土壤水分对温室盆栽番茄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光合下降因子动态被引量:26
- 2004年
- 以温室盆栽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叶水势(LWP)、细胞液浓度(CSC)、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引起光合下降的因子动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LWP明显下降,Gs具有相同的趋势,而CSC显著升高。土壤水分胁迫和高水分处理的Pn与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在适宜土壤水分下为单峰曲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光合下降的非气孔限制出现的时间具有滞后现象。本文对非气孔限制出现的临界点动态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 陈金平刘祖贵段爱旺孟兆江张寄阳
- 关键词:土壤水分生理特性气孔限制非气孔限制番茄
- 共生期土壤水分对麦棉套种冬小麦比叶重、WUE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在麦棉套种的条件下,研究了共生期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旗叶比叶重(LSW)、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并对旗叶干物质衰减速率(DM DR)、叶绿素含量和旗叶的籽粒贡献率做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共生期土壤水分条件明显影响了比叶重的下降速度,土壤水分高时比叶重的下降速度较小.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旗叶水分利用效率(LWUE)在共生期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接近成熟期又上升3个阶段.在共生后期,土壤含水量高的冬小麦具有较高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但其产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YWUE)则显著下降(P<0.01).
- 陈金平李利红周新国刘祖贵刘安能
- 关键词:土壤水分冬小麦比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