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06AS149)

作品数:4 被引量:172H指数:4
相关作者:孙绍谊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4篇电影
  • 2篇思潮
  • 1篇电影研究
  • 1篇新媒体
  • 1篇银幕
  • 1篇影像
  • 1篇游戏机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互动
  • 1篇审美愉悦
  • 1篇数字新媒体
  • 1篇体感
  • 1篇屏幕
  • 1篇现实主义
  • 1篇现象学
  • 1篇媒体
  • 1篇科幻
  • 1篇科幻电影
  • 1篇互动电影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孙绍谊

传媒

  • 2篇电影艺术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思潮与电影被引量:61
2011年
本文首先引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技术与科学发展而渐次兴盛于西方学界的后人类主义思潮,指出后人类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乃是西方质疑启蒙传统在新技术时代的延展。文章进一步认为,西方科幻电影及其衍生的次类型繁复多样地呈现出各种后人类景观,有力地助推后人类主义思潮的普及和后人类境界的通俗想象;而电脑成像和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大规模应用,恰与后人类主义思潮的兴盛构成呼应之势。两者的契合重新定义影像的本质和电影的生命。
孙绍谊
关键词:科幻电影思潮人类中心主义
互动电影:数字吸引力时代的影像术和“游戏效应”被引量:48
2011年
伴随照相现实主义数字成像技术成熟而出现的一切,再次确认并重新演绎了早期电影中官能吸引力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过去几十年来,游戏一直致力于生产自己的"火车效应",而微软Xbox体感游戏机的出现,则可以被视为是早期电影"火车效应"的当代延伸,并进一步将吸引力电影引入到了互动性电影的境界。
列昂.葛瑞威奇孙绍谊
关键词:游戏机电影影像成像技术现实主义XBOX
重新定义电影:影像体感经验与电影现象学思潮被引量:43
2012年
在世纪之交电影"大理论"受到全盘质疑的大背景下,当代关涉电影本性、电影叙事、观影体验以及影像与观众关系等重要观念的电影现象学思潮,不仅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义电影提供了鲜活独特的切入角度,促使我们更完整丰满地思考电影这一19世纪诞生的"老媒体",而且也开拓、启迪了"大理论"退潮后僵止的理论路径,有助于我们思辨性地把握和理解数字"新媒体"条件下日益普在性的影像与人类、屏幕与日常生活浑然一体的社会文化转型。
孙绍谊
关键词:体感触感现象学数字新媒体
从电影研究到银幕/屏幕研究——安妮·弗雷伯格《虚拟视窗》读后被引量:22
2010年
提起窗户,中国人的想象中自然少不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唐意宋境,就是到了现代,窗户也仍然是景观与主体间审美互动的牵引,所谓“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说的还是窗内窗外主客体交替置换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不过,中国人的窗牖诗化到了崇尚理性逻辑、条分缕析的西方传统中,则显得有点过于雾里看花、模棱含混了。
孙绍谊
关键词:电影研究屏幕银幕审美互动审美愉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