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70)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建新鹿群赵建军孙世光李晶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挤土
  • 5篇挤土效应
  • 5篇沉桩
  • 5篇沉桩挤土
  • 4篇软土
  • 4篇土体
  • 3篇滨海软土
  • 2篇应力路径
  • 2篇原状
  • 2篇原状土
  • 2篇原状土样
  • 2篇土力学
  • 2篇土力学实验
  • 2篇土样
  • 2篇群桩
  • 2篇桩周
  • 2篇桩周土
  • 2篇桩周土体
  • 2篇微结构
  • 2篇物理力学特性

机构

  • 9篇天津城市建设...
  • 2篇天津市软土特...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天津市国泰工...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8篇张建新
  • 3篇赵建军
  • 3篇鹿群
  • 2篇牛磊
  • 2篇孙世光
  • 2篇李晶
  • 1篇吴东云
  • 1篇张兴增
  • 1篇李佐良
  • 1篇许再良
  • 1篇王沛
  • 1篇刘戈
  • 1篇杨爱武
  • 1篇吴立新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中国港湾建设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结构试验分析的沉桩挤土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进行软土中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机理分析,本文模拟桩周土受挤压过程,对软土试样进行室内压缩试验,以压缩时间为控制,分别取施压1、10、20、40、60、240、480、1440min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试验;同时在现场取沉桩前后不同时间的桩周原状土样,平行进行微观结构试验。对试样SEM照片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天津滨海软土在受压后不同时间和沉桩前后的土体孔隙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两次微结构试验对比分析,认识了沉桩挤土效应微结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静压桩挤土效应机理和防治沉桩挤土效应提供了参考。
张建新赵建军鹿群牛磊
关键词:滨海软土挤土效应
基于微结构指标主成分分析的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2011年
前期研究已认识到,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其表现从本质上应取决于土的微观结构。在结构性较强的软土中沉桩,桩周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是这种内在变化的宏观表现,研究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认知土体的力学性质,从微观出发去认识沉桩挤土效应的机理,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地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天津滨海地基土实际静压桩工程,在沉桩的不同时刻、沿桩身的不同位置取桩周土体原状土样进行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土体强度指标参数,同时进行对应的微观结构试验,得到垂直与水平方向的10个微结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微结构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较好地分析了土体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3个主成分与黏聚力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内摩擦角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第一主成分对各微结构信息的提取比较充分,第二、第三主成分是对第一主成分未反映信息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土体微结构性质对强度性质起控制作用,在沉桩过程中,近地表和下部土层宏观力学指标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好地表述了土体的微结构性质,为进一步从微观入手解释沉桩挤土效应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张建新赵建军牛磊
关键词:微结构主成分分析沉桩挤土效应
沉桩挤土引起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试验研究
本文针对现场静压桩场地压桩前后不同位置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得到:沉桩后桩周土体含水量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距离桩越近变化越明显;沉桩后,桩周土体密度呈现与含水量相反的变化,近地表处土体其最终恢复的密度要...
张建新吴东云牛磊
关键词:沉桩挤土效应原状土样物理力学特性土力学实验
文献传递
静压群桩沉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被引量:6
2010年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而对群桩挤土效应的分析较少,但在实际工程中,桩基工程通常都是以群桩的形式来设计和施工的.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顺序压入土体后所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沉桩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群桩压入后,土体水平侧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断累积的,存在着已压入桩的遮帘作用;超孔隙水压力并不是单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简单叠加;沉桩后,土体微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其结构性更加紧密,挤土效应明显.
张建新赵建军鹿群孙世光
关键词:群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
沉桩挤土引起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试验研究
本文针对现场静压桩场地压桩前后不同位置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得到:沉桩后桩周土体含水量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距离桩越近变化越明显;沉桩后,桩周土体密度呈现与含水量相反的变化,近地表处土体其最终恢复的密度要...
张建新吴东云牛磊
关键词:沉桩挤土效应原状土样物理力学特性土力学实验
文献传递
天津滨海软土不同应力路径下抗剪强度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现有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试验条件与实际不符。选取天津滨海新区海相软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和减p路径试验并对比分析了几种试验条件下土的强度参数。得到:滨海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强度与初期固结方式有关。减p路径对总应力状态下抗剪强度有影响,但对有效应力状态下抗剪强度基本无影响。在滨海软土基坑支护设计中,选用CU试验参数进行计算,设计偏于安全。
李晶张建新刘伟
关键词:滨海软土应力路径抗剪强度卸荷
不同固结度对软土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土的固结度对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影响较大。对重塑软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度的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塑软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抗剪强度指标c变化很小,基本为定值;准随着固结度增加并非单调增加。对试验数据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效果随着围压和固结度的增大而变差。
李佐良杨爱武许再良张兴增
关键词:固结度抗剪强度邓肯-张模型
基于模型试验的静压群桩引起的土体变形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对群桩挤土效应分析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压入软土后土体的变形情况,得到了沉桩过程中及压桩后土体侧向位移、竖向变形和土层表面隆起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单桩侧向挤土位移随着距桩边距离的增加而以近似对数规律衰减,群桩压入后土体水平侧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断累积的,存在着已压入桩的遮帘作用,而且桩施工顺序对土体位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应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重视。
张建新鹿群吴东云孙世光
关键词:群桩土体变形模型试验
不同应力路径下天津滨海软土强度参数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天津滨海新区地下工程涉及较多的9~18m深度海相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分别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以及模拟基坑开挖卸荷的减p路径试验(DEP),得到滨海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性状与初始固结状态有关。CU与UU试验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呈硬化特征,CU试验孔隙水压力与应变关系呈先剪缩后剪胀的性质;DEP试验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呈软化特征,在等应力控制条件下,孔隙水压力与应变关系呈剪胀性质,孔压为负。DEP试验对于总应力强度参数有影响,对有效应力强度参数影响较小。在滨海软土基坑支护设计中,选用CU试验参数进行计算,设计偏于安全。
张建新王沛李晶
关键词:滨海软土应力路径
基于BP神经网络法对地连墙后土体沉降预测分析——以天津地铁施工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深基坑地连墙墙后土体沉降的关联因素以及预测深基坑观测点的沉降数值,解决监测中的空白现象.方法以天津地铁5号线张兴庄站为例,应用基本负梯度下降数学理论,并基于实际工程特点和MATLAB程序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经过对影响地连墙墙后土地沉降的关联因素的分析,编制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程序,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沉降数据的效果.结果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结果和实际监测值高度吻合,在预测结果中,被破坏的观测点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小于1%.结论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利用主成分系统分析得出关联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利用正常使用的监测点对已破坏的监测点进行模拟预测,在有效时间内相对准确地预测出沉降数据,为施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刘戈吴立新
关键词:神经网络土体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