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10A404)
-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常文王晓华刘长琳孙建明庄志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饵料对真蛸亲体产卵量、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分别采用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许氏平鲌(Sebastodes fuscescens)投喂处于产卵、护卵期的真蛸(Octopus vulgaris)亲体,通过测量亲蛸摄食量、产卵量、受精卵孵化率以及初孵幼体大小,分析4种不同饵料对亲体和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亲蛸摄食量以文蛤投喂组最高,每只亲蛸每天平均摄食19.50g;菲律宾蛤仔组次之,为18.28g;缢蛏组较少,为13.39g;许氏平鲇组亲体摄食量最少,为3.75g。亲蛸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以菲律宾蛤仔投喂组最高,平均产卵量为13.6万粒,受精卵孵化率为94.34%;缢蛏组平均产卵量最低,为9.89万粒,对照组孵化率最低,为81.11%。初孵幼体全长实验中菲律宾蛤仔投喂组最长,平均2.43mm;缢蛏丈蛤组次之。为2.39mm;许氏平鲇组较小,为2.34mm;对照组幼体最小,为2.30mm。处于产卵护卵期的亲蛸仍可以摄食,摄食量约为亲蛸体质量的2%~5%。亲体通过摄食能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体体长。菲律宾蛤仔是较理想的饵料。
- 刘兆胜刘永胜郑小东曲海波
- 关键词:饵料孵化率
- 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被引量:6
- 2011年
-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全长为191.84μm(n=10),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其中,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尾部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个部分。头部顶体为呈倒"U"字形的囊状体,亚顶体腔呈∩形。细胞核细长,呈圆柱状,稍弯曲,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核后窝偏离细胞核中心位置。尾部中段较长,由线粒体距及其不完全包围的鞭毛组成。线粒体距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含较多线粒体,下段无线粒体。尾部鞭毛主段细长,由"9+2"结构的轴丝及外围9束粗纤维组成,构成典型的"9+9+2"结构。
- 刘长琳邹健刘君刚庄志猛陈四清刘春胜孙建明王晓华
- 关键词:金乌贼精子超微结构
-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被引量:27
- 2011年
-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 李继姬郭宝英吴常文
-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
- 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及其盐度耐受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采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及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观察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和仔乌的形态特征;分别研究了金乌贼受精卵在盐度20、25、30(对照)、33、36及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盐度15、20、25、30(对照)、36条件下的孵化率,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在192h盐度突变过程中卵液渗透压和受精卵Na+/K+-ATPase活力的变化,比较了其在相同盐度20、25、30、36条件下的孵化率及耐受盐度突变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金乌贼胚胎发育第7天器官开始分化,第14天器官开始形成,盐度30、水温22~24℃时,其孵化时间为20~21d;盐度30处理组,2种乌贼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P<0.01);在192h盐度突变过程中,2种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随环境盐度的变化而变化,金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等,而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比环境渗透压平均高出60 mOsm/kg,2种乌贼受精卵均未检测到Na+/K+-ATPase活性。比较发现,虽然2种乌贼受精卵调节渗透压能力均较弱,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比金乌贼能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本研究旨在探明两种乌贼受精卵对盐度的适应性,为开展规模化人工繁育与资源增殖提供基础依据。
- 雷舒涵吴常文高天翔郝振林张秀梅
- 关键词: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盐度胚胎发育孵化率
- 金乌贼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对人工孵化条件下金乌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刚产出的卵子,均重0.99g/粒(n=100),长轴为11~24mm,短轴为8~15mm,卵黄如鸡蛋状,梨形,长径5~6mm,短径3~4mm,外包三级卵膜。三级卵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一个柔软-定形-缩小-膨大的变化过程。受精卵在20~25℃水温下孵化,经过26d幼体陆续脱膜孵出。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发育期、出膜期5个典型时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的形态变化比较大,且经历一个无色、红色再到黑色的变化过程。
- 陈四清刘长琳庄志猛贾文平孙建明于广成刘克奉王晓华
- 关键词:金乌贼胚胎发育
- 基于16SrDNA序列的中国沿海短蛸种群遗传结构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线粒体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沿海7个短蛸(Octopus ocellatus)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种群扩散潜力对遗传结构的影响。共测定了100个短蛸样本的485 bp的16S rDNA序列,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沿海的短蛸群体存在着明显的种群结构。7个群体明显地分化为两大类群:一个类群由北方沿海的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群体组成,另一个类群由南方沿海的上海、舟山和广东群体组成;两类群间存在14个固定核苷酸碱基的替换。两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达0.878和0.069,并达到显著分化水平(P<0.05)。AMOVA检验表明,两类群间的差异有87.76%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2.24%存在于群体内。两类群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019,表明可能为中度的种内群体间分化水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断,两类群的分化时间约为晚更新世冰期。两类群的分化可能与短蛸缺乏浮游幼体生活史和无长距离迁移习性有关,基因流与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符合脚踏石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同时短蛸群体的这种分化格局还可能与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和长江口淡水的阻隔有关。
- 吕振明李焕吴常文樊甄姣张建设
- 关键词:短蛸种群遗传结构
- 日本无针乌贼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活史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自2004—2007年间对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进行了室内全人工养殖。亲体经暂养、促熟、交配后,在投放的附着基上产卵。孵化水温20~26℃,盐度25.0~32.0。受精卵经17~26d破膜而出。刚孵化的幼体为浮游型,胴长约为4mm。开口饵料为动物性活饵,如枝角类、桡足类、强化卤虫。经90~120d培育达到性成熟。获得性成熟个体2万只,成活率可达60%,平均体重100g。最小性成熟个体胴体长50mm。日龄120d可产卵,产卵量300~500粒。
- 郑小东林祥志王昭凯于瑞海田传远李琪
- 关键词:全人工养殖生活史
- 金乌贼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以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受精卵及发育的胚胎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经Giemsa染色,镜检细胞分裂相。结果显示,金乌贼染色体数目2n=92,核型公式为2n=44m+32sm+10st+6t,染色体总臂数NF=168。
- 王晓华吴彪李琪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孙建明杨爱国
- 关键词:金乌贼染色体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