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NSKD08020)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红杨周孟景沈林吕振勇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疼痛
  • 1篇人间
  • 1篇自我
  • 1篇威胁性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杨周
  • 2篇陈红
  • 1篇吕振勇
  • 1篇沈林
  • 1篇黄希庭
  • 1篇刘琨
  • 1篇孟景
  • 1篇李晓鹏

传媒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疼痛表征在自我和他人间的一致性效应被引量:3
2012年
在以往研究中"pain matrix"被认为是加工自我和他人疼痛信息的特异性神经机制,也可能是个体对他人疼痛共情的原因。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非疼痛的感觉刺激也能激活该脑区,因此疼痛表征在自我和他人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受到质疑。研究采用启动范式从两个方面入手探索自身疼痛和疼痛共情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关系。实验一使用疼痛和非疼痛图片为启动刺激,疼痛或热刺激为靶刺激,发现相对于非疼痛图片,疼痛图片启动下被试对自身疼痛刺激的反应时减少,疼痛水平和情绪反应增强。实验二使用疼痛和热刺激为启动刺激,疼痛或非疼痛图片为靶刺激,发现相对于热刺激,疼痛刺激启动下被试对疼痛图片的反应时减少。同时,在两个实验中非疼痛的靶刺激都不受启动刺激的影响。这说明疼痛表征在自我和他人间存在一致性效应。
孟景沈林吕振勇杨周陈红Todd Jackson
关键词:疼痛
威胁性疼痛认知评价对接受应对策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接受策略是否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疼痛忍受能力,其效果是否会受到威胁性疼痛认知的削弱。方法:实验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因素一为疼痛认知评价(威胁性认知/安全性认知),因素二为策略使用类型(接受/无策略)。101名健康被试被随机分到四个组,共接受两次受冷测试(the cold pressor task,CPT),测量指标包括疼痛忍耐时间,疼痛强度和应对策略的使用频率。结果:接受策略-安全性认知组的第二次CPT疼痛忍耐时间及疼痛忍耐值显著高于无策略-安全性认知组和无策略-威胁性认知组。但是在威胁性认知条件下,接受策略组的第二次CPT疼痛忍耐时间以及忍耐提高值低于接受策略-安全认知组。并且仅显著高于无策略-安全认知组。接受策略-威胁性认知组使用接受策略的频率显著低于接受策略-安全性认知组。结论:研究表明接受策略有助于提高疼痛忍受能力,但是威胁性疼痛认知评价削弱了接受策略在提高疼痛忍耐力和疼痛应对能力上的效果。
杨周Todd Jackson陈红黄希庭刘琨李晓鹏
关键词: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