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0518)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魁英黎先春郑立王小如杨佰娟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原油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相色谱
  • 1篇金刚烷
  • 1篇半定量
  • 1篇半定量分析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杨佰娟
  • 3篇王小如
  • 3篇郑立
  • 3篇黎先春
  • 3篇张魁英
  • 2篇詹天荣
  • 2篇臧家业
  • 1篇崔志松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然风化条件下原油中金刚烷的风化规律被引量:5
2012年
以渤海2个原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风化实验,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室外自然风化,原油中金刚烷的分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风化损失程度与金刚烷化合物的沸点有关,风化初期单金刚烷损失严重,风化45 d,单金刚烷完全消失;双金刚烷浓度变化较小,有较好的抗风化稳定性;通过t检验分析,所选取诊断比值中,单金刚烷指标A6、A8、A12和双金刚烷指标A16、A17、A18较为稳定,能很好地指示自然风化20 d内油样的来源;双金刚烷指标A17、A18风化100 d非常稳定,可用于长期自然风化油样来源鉴别,金刚烷化合物诊断比值对于溢油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詹天荣张魁英杨佰娟郑立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
关键词:原油金刚烷
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内标法半定量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基于谱图特征和计算保留指数的组分定性方法,对26种单金刚烷、双金刚烷化合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不同地理位置海上油井平台6个原油金刚烷指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原油中单金刚烷总含量在200~1200 mg/g之间,双金刚烷总含量在30~150 mg/g之间;各原油中单金刚烷的含量较双金刚烷的含量较高,占金刚烷总量的70%以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原油中单金刚烷含量的分布规律:渤海海区〈涠洲岛海区〈进口原油;进口原油双金刚烷含量高于国内原油,渤海与涠洲岛原油中双金刚烷含量无一定规律。同一区块不同采油平台原油中金刚烷指纹比较相似,不同来源的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含量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此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原油的准确鉴别。
张魁英杨佰娟郑立臧家业詹天荣王小如黎先春
关键词:原油气相色谱-质谱
TLC/FID分析原油SARA组成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渤海原油为研究对象,建立原油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族组分分析方法,对原油的四个族组分(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SARA)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次数、点样量、展开剂的干燥方式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所得条件下,方法的精密度RSD值为3.54%,方法重现性RSD值为3.23%。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本文建立的方法,可将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两个组分分开,更能全面反应原油的族组成成分,具有分析速度快、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等特点。最后将建立的方法应用到不同来源的原油中,结果令人满意。
杨佰娟郑立张魁英崔志松王小如黎先春
关键词:原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