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BA4016)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H指数:7
- 相关作者:黎学明孔令峰李武林陶传义杨文静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Y_(3-x-y)RE_x)Al_5O_(12):Ce_y(RE=Tb,Gd)荧光粉晶体结构与光致发光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具有Tb、Gd稀土掺杂的Y3Al5O12∶Ce3+荧光粉,通过XRD和荧光光谱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结果表明,(Y2.95-xTbx)Al5O12∶Ce3+和(Y2.95-xGdx)Al5O12∶Ce3+系列荧光粉具有与Y3Al5O12∶Ce3+相同的石榴石晶体结构,但晶胞参数随Tb、Gd取代Y而略有增加;随Tb、Gd掺杂量增加,荧光粉发射波长逐渐红移,当x=2.95时,发射波长λmax分别从532nm红移至551和542nm;根据晶体场理论解释了荧光粉发射波长红移现象。这种发射波长红移的荧光粉能够显著地增强蓝光LED芯片与荧光粉组合形成的白光中红光成分,进而改善白光LED光源质量。
- 黎学明陶传义孔令峰刘仁龙任晓虎
- 关键词:荧光粉石榴石红移
- YAG:Ce荧光粉的喷雾干燥热解二步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6
- 2007年
- 采用喷雾干燥热解二步法合成Y3Al5O12:Ce3+(YAG:Ce)荧光粉,利用XRD,FT-IR,SEM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不同热解温度下YAG:Ce荧光粉的结构变化,评价柠檬酸和助熔剂NaF对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100℃时的荧光粉中不含YAP等过渡相,其结晶度随热解温度增加而提高;加入柠檬酸能显著改善产物形态,为典型球形颗粒,且以浓度0.08mol.L-1为最佳;加入NaF可降低YAG相形成温度,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最优值为0.0075mol.L-1;与蓝光LED芯片封装形成白光LED的显色指数Ra为85.6,色坐标为(0.3184,0.3419),色温Tc为6165K。
- 黎学明李武林孔令峰陶传义
- 关键词:喷雾热解白光LED稀土
- 助熔剂NaF对YAG:Ce荧光粉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研究氟化钠助熔剂对YAG∶Ce荧光粉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采用XRD分析不同含量氟化钠助熔剂的YAG晶相形成过程,通过SEM和荧光光谱研究氟化钠助熔剂对其发光和形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氟化钠助熔剂的YAG∶Ce荧光粉,合成温度可降低300℃,且不影响YAG晶相形成;随氟化钠添加量增加,荧光粉结晶度增加,发光强度增强;NaF添加量6%为最佳,其颗粒表面呈规则类球状,粒径1μm左右,分布较均匀,氟化钠在荧光粉晶相形成过程中除具有助熔剂作用外,Na+还具有电荷补偿的作用;探讨氟化钠引起荧光粉光致发光峰蓝移的机理。
- 黎学明孔令峰李武林杨文静
- 关键词:荧光粉助熔剂
- 化学共沉淀法合成YAG∶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光致发光性质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YAG∶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荧光光谱和激光粒度仪等表征荧光粉晶体结构、光致发光、粒径分布等。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1000℃时,荧光粉YAG晶相趋于稳定,无中间相的形成,合成温度比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近500℃;随着煅烧温度升高,荧光粉光致发光峰强度增大,但峰值波长并不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发生移动;前驱体中添加表面活性剂PEG后,荧光粉粒径为1.3μm左右,且粒径分布范围窄;助熔剂NaF能够显著提高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强度,但过量则会出现浓度猝灭,其最佳添加量为4%。
- 黎学明向星杨文静李武林孔令峰
-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荧光粉
- (Y,Bi)AG∶Eu^(3+)红色荧光粉化学共沉淀合成与表征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Bi3+掺杂的YAG:Eu3+荧光粉,利用DTA-TGA、XRD分析煅烧过程中前驱体的热效应和YAG晶相的形成过程,并通过XRD、SEM、PL表征不同Bi3+含量的YAG:Eu3+荧光粉结构、形貌及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在煅烧温度1000℃及以上时,可形成纯相的YAG晶相;Bi3+对Eu3+具有敏化作用,Bi3+的掺入使YAG:Eu3+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峰强度显著增强,当Bi3+含量为0.0010时,其发光峰强度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Bi3+含量进一步增加,则因浓度猝灭而导致荧光粉发光峰强度降低;掺入Bi3+对YAG:Eu3+荧光粉晶胞参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改变其晶体结构;Bi3+掺杂的YAG:Eu3+荧光粉均匀、无团聚,呈类球型.
- 黎学明向星杨文静李武林孔令峰
- 关键词:荧光粉石榴石共沉淀敏化作用
- 溶胶-凝胶法制备Li(MoO_4)_2∶Eu及表征被引量:19
- 2007年
-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3μm的小颗粒、高亮度的Li(2-x)(MoO4)2:Eu系列钼酸盐红色荧光体。用XRD、SEM、粒度分析和分子荧光光度计对荧光体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常规的固相反应合成Li(2-x)(MoO4)2:Eux系列红色荧光粉需要在900℃以上的高温才能够形成均一的固溶体,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在700℃就可以形成均一的单相Li(2-x)(MoO4)2:Eux,在750℃就可得到发光亮度最高的荧光体。其亮度是常规固相反应于900℃制得的荧光体的124%。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Li(2-x)(MoO4)2:Eux系列,可以在相当宽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得到小粒径、窄分布和高亮度的荧光体,具有良好的颗粒形貌。
- 廖勇朱伟黎学明莫芸绮郝小光马小强
- 关键词:钼酸盐溶胶-凝胶法红色荧光粉
- CaMoO_4:Eu^(3+)红色荧光粉化学共沉淀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0
- 2010年
- 以NH4HCO3-NH3·H2O为混合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aMoO4:Eu3+红色荧光粉.通过TG-DTA和XRD研究CaMoO4:Eu3+前驱体的热分解和晶相形成过程;采用SEM和PL表征了该荧光粉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并与NH4HCO3沉淀剂、NH3·H2O沉淀剂合成的CaMoO4:Eu3+荧光粉以及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煅烧温度700℃时,前驱体能够完全转换成单一CaMoO4:Eu3+白钨矿结构;煅烧温度900℃制备的荧光粉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采用混合沉淀剂制备的荧光粉大小均匀、无团聚、呈类球型,平均粒径0.9μm.与高温固相法比较,其激发光谱中的Eu-O电荷迁移带向长波方向微小移动,而7F0→5L6(394nm)和7F0→5D2(465nm)的强电子吸收能有效改善红色荧光粉使用性能;与单独的NH4HCO3或NH3·H2O沉淀剂或高温固相法相比,该荧光粉发光性能显著改善,发光强度为传统固相法的2倍.
- 杨玉玲黎学明冯文林李武林陶传义
- 关键词:共沉淀红色荧光粉
- YAG:Ce^3+荧光粉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2008年
- 采用化学其沉淀法合成Y3Al5O12:Ce^3+荧光粉,利用DTA—TGA和荧光光谱研究沉淀剂、煅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H4HCO3 1mol.L^-1+NH3.H2O4mol.L^-1缓冲溶液作为沉淀剂较佳,900℃煅烧时可形成荧光粉;468nm激发下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为532nm;煅烧温度和恒温时间对荧光粉的发光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荧光粉峰值发射强度随煅烧温度和恒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煅烧温度以不超过1200℃为宜,恒温时间以不超过3hr为宜。
- 黎学明陶传义刘强孔令峰
- 关键词:荧光粉共沉淀白光LED
- (Ca(1-x-y)Lu_y)MoO4:xEu^3+红色荧光粉的化学共沉淀合成与光致发光被引量:6
- 2011年
- 使用NH4HCO3-NH3.H2O混合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Ca1-x-yLuy)MoO4:x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EDS、荧光光谱和CIE色度图研究该荧光粉的晶体结构、成分组成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实验按照理论化学计量比成功合成了(Ca1-x-yLuy)MoO4:xEu3+红色荧光粉,该荧光粉为CaMoO4白钨矿结构;(Ca1-x-yLuy)MoO4:xEu3+具有7F0→5L6(394 nm)和7F0→5D2(465 nm)的强电子吸收,且在613 nm处可发射高强度红光,其色坐标为(0.666 5,0.332 9),明显优于传统的Y2O2S:Eu3+红色荧光粉;此外,当Lu含量为30mol%时,荧光粉发光强度最佳。
- 杨玉玲黎学明冯文林李武林陶传义
-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红色荧光粉
- 喷雾热解制备YAG∶Ce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质表征被引量:12
- 2007年
- 采用喷雾干燥热解二步法制备Y3Al5O12∶Ce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子荧光光度法等研究柠檬酸和NaF等助剂添加对荧光粉结构与发光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 100℃时,荧光粉中已不含YAP等过渡相;NaF能够增加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强度,浓度为0.30 g.L-1时其发光强度最大;加入柠檬酸能够改善荧光粉成型性能,且以与金属离子等摩尔加入时最佳;制备的荧光粉在467 nm处获得最大激发,相应的发射光谱为峰值波长530 nm处的宽带发射.
- 黎学明李武林孔令峰
- 关键词:喷雾热解荧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