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4054)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敬超于杰周晓龙冯晶陈守东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动力学
  • 6篇分子
  • 6篇分子动力学
  • 6篇AG
  • 5篇双辊
  • 5篇双辊连续铸轧
  • 5篇铸轧
  • 5篇连续铸轧
  • 5篇连铸
  • 5篇合金
  • 4篇凝固
  • 4篇复合材料
  • 4篇SNO
  • 4篇复合材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元胞
  • 3篇元胞自动机
  • 3篇双辊连铸
  • 3篇凝固微观组织
  • 3篇自动机

机构

  • 2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内蒙古第一机...
  • 2篇云南铜业(集...
  • 1篇贵阳铝镁设计...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省新材料...

作者

  • 22篇陈敬超
  • 14篇于杰
  • 8篇周晓龙
  • 8篇冯晶
  • 7篇陈守东
  • 4篇刘琳静
  • 3篇吕连灏
  • 3篇杜晔平
  • 3篇杨运川
  • 3篇叶未
  • 2篇洪振军
  • 1篇唐雪莲
  • 1篇曹建春
  • 1篇许福太
  • 1篇黄攀
  • 1篇刘满门
  • 1篇周荣
  • 1篇封皓
  • 1篇肖冰
  • 1篇黎敬涛

传媒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贵金属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Al_2O_3粉体复合材料形成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Al-Ag合金粉末在氧化气氛进行热处理的物相转变与扩散行为,着重对物相扩散速率、转变温度、Ag-Al2O3物相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原子与Al原子的相互作用为Ag原子的扩散提供动力,Ag的析出与Al2O3致密氧化膜的形成相互冲突,在600 K氧化气氛下合金粉末中Ag的析出速率大,内部形成Ag2Al相。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设计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Al2O3致密氧化膜的形成和Ag的短路径扩散能够控制Ag在纳米尺度内。
于杰陈敬超洪振军冯晶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催化剂扩散
铝双辊连续铸轧凝固微观组织的数值模拟(英文)被引量:10
2012年
在研究双辊连铸纯铝薄带凝固过程的基础上,基于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凝固的异质形核,枝晶尖端的生长动力学(KGT),柱状晶向等轴晶生长的转变(CET)的解析模型;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双辊连铸纯铝薄带凝固组织的仿真模型,为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组织的仿真模拟奠定基础,从而为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利用双辊薄带连续铸轧纯铝凝固微观组织过程验证数学模拟的可行性。
陈守东陈敬超
关键词:双辊连续铸轧凝固组织仿真模拟
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_2复合材料中Ag_6O_2/SnO_2低指数界面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Ag/SnO2复合材料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运用第一性原理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进行模拟计结果表明,反应合成后Ag6O2(101)面与SnO2(110)面存在晶格匹配,结合能、布居分布和态密度均表明这两个自由表结合与实验现象吻合,电子差分密度进一步证实未分解的Ag6O2向Sn提供富氧环境,利于纳米SnO2颗粒生成,分析界面表层原子的弛豫状态。
杜晔平陈敬超冯晶周晓龙于杰
关键词:结合能弛豫AG/SNO2
基于CAFE模拟双辊连铸纯铝凝固微观组织
2012年
鉴于双辊薄带连铸等轴晶区半固态铸轧组织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基于热传输、流动传输、溶质传输等基本传输过程以及晶粒生长物理过程,建立了双辊连续铸轧纯铝凝固过程的宏观温度场、浓度场、微观组织及枝晶形貌演化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CA-FE法对双辊连续铸轧纯铝在水冷钢辊连续铸轧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铸轧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合理描述晶粒沿任意角度生长的过程,温度场、溶质场和微观组织形貌的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
陈守东陈敬超吕连灏
关键词:双辊连续铸轧凝固微观组织数值模拟
稀贵金属材料微结构研究中的计算材料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总结概述了近10年来研究团队在材料微结构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述了计算材料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对计算材料学在各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微结构研究中的作用,研究对象的尺度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途径等.最后基于目前计算材料学的应用现状,对其发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敬超于杰黎敬涛周晓龙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有限元
对冷拉拔铜锡合金导线显微组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等温等体积的分子动力学(NTV-MD)及均方根位移和径向分布函数研究了铜锡合金中的锡在铜基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锡以固溶的的形式分布于铜基体中,有可能形成铜锡中间相Cu_6Sn_5,但锡在铜基体中没有发生团聚现象;试验结果验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准确性。
陈守东陈敬超封皓杨运川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径向分布函数显微组织
Cu-Sn-Zr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Cu-Sn-Zr、Cu-Sn连铸连轧合金冷拉处理,对其显微组织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力学、电学性能测试,对比发现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并对Zr在Cu-Sn合金基体中的作用机理及性能影响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Zr是以固溶的方式存在于Cu-Sn合金基体中,能与Sn结合形成Sn-Zr固溶相,Zr的加入能细化晶粒,并有利于Sn的析出,能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同时保证电导率和材料的韧性。
杨运川陈敬超冯晶吴予才周晓龙杨建军于杰
关键词:铜合金固溶连铸连轧细化晶粒
采用一种改进CA模型模拟双辊连铸纯铝凝固过程的晶粒生长(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枝晶生长的基本传输过程和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有限元(Finite Element,简称FE)模型基本原理,建立了适应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工艺特点的凝固过程形核和晶体生长的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了宏观温度场和微观组织模拟计算,考虑了溶质扩散、曲率过冷和潜热释放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能够模拟凝固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形态。应用本模型对双辊连续铸轧纯铝薄带凝固过程中等轴晶生长、等轴晶多晶粒生长及柱状晶生长、柱状晶向等轴晶演化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陈守东陈敬超于杰
关键词:双辊连续铸轧
金属Cu、Ag、Au原子间势函数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发展了直接计算得到原子间势函数的方法,计算了Cu、Ag、Au的原子间相互作用,讨论了密度泛函势(DFP)和相关文献中势函数的差别,比较了几种计算方法对结合能、空位形成能、平衡距离及力学性质的影响。DFP计算依据密度泛函理论,综合考虑了键角、键方向性、背景电势、电子云分布、键合力和系统总能量等特点,根据Morse函数拟合得到势函数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面心立方结构Cu、Ag、Au的平衡距离依次为:0.2554、0.2887、0.2884 nm;结合能为:-3.83、-3.015、-3.551 eV。对力学性质的计算表明,DFP的计算精度与相关文献吻合较好,其存在的不足还有待于交换相关能的精确表达式进一步提出来进行改进。DFP的计算简洁,较其它多体势及经验势函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和容易,有望发展为新的势函数求法,为解决复杂体系分子动力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冯晶陈敬超刘琳静肖冰于杰周荣
关键词:物理化学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电子密度
Interface Structure of Ag/SnO_2 Nanocomposite Fabricated by Reactive Synthesis被引量:6
2010年
The electric contact material of Ag/SnO2 composite was achieved by reactive synthesis method. Th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 of Ag/SnO2 composite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The structural feature was typical of the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s. The HRTEM images revealed that the observed Ag/SnO2 interface was absence of the precipitated phase and the lattice contrast across the interface was clear and sharp.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SnO2 in composite was near 50 nm and it was well dispersed in spherical shape. The thermodynamic mechanism of reactive synthesis method was also discussed. The electronic density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face showed the charges of Ag atoms transmitted to O atoms an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 was also affected. No extra compounds expected such as AgxOy formed at interfac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was of inequality near the interface which explained why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metal/ceramic materials was improved but the machining property declined.
Jingchao ChenJing FengB. XiaoK.H. ZhangY.P. DuZ.J. HongR. Zhou
关键词:AG/SNO2高分辨电子显微镜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