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0010301-05)

作品数:3 被引量:14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翠云王昭李政红张胜刘少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氮同位素
  • 2篇地下水
  • 2篇同位素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黑河流域
  • 1篇地下水管
  • 1篇地下水管理
  • 1篇人类活动强度
  • 1篇水管理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污染
  • 1篇水循环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源
  • 1篇硝酸盐
  • 1篇径流
  • 1篇径流影响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张翠云
  • 2篇王昭
  • 1篇刘少玉
  • 1篇张胜
  • 1篇李政红
  • 1篇马琳娜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类活动对黑河径流影响的定量评价
黑河流域水循环演化是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如何将人类活动的作用从中区分出来,确定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显著影响发生的时间,以及影响程度等,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径流双累积曲线识别人类...
张翠云马琳娜
关键词:水循环黑河流域
文献传递
张掖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研究被引量:38
2004年
张掖市浅层水NO-3 浓度 1 .69~ 1 49.6mg/L ,均值 5 4 .1 7± 41 .97mg/L(n =1 5 ) ,深层水NO-3 浓度 3.89~ 82 .85mg/L ,均值 35 .65± 2 8.0 8mg/L(n =1 2 )。西北部污灌区大部分浅层水样的NO-3 -δ1 5N值在 + 9‰~ + 1 4‰之间 ,不但NO-3 浓度高 ,而且NH+4含量大 (达 1 0 5mg/L) ,说明地下水NO-3 来自灌溉的污水 ;东部非污灌区浅层水NO-3 -δ1 5N值变化在 + 9‰~ +1 1‰ ,指示地下水NO-3 来自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 ;城区、南部和西部深层水绝大部分样品的NO-3 -δ1 5N值在 + 4‰~ + 7‰之间 ,指示地下水NO-3 主要来自矿化的土壤有机氮 ,结合Na+与Cl- 以及δ1 5N与NO-3 的相关图进一步分析 ,揭示δ1 5N小的一端还有显著的化肥的贡献。
张翠云王昭程旭学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氮同位素水体污染
利用氮同位素技术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被引量:71
2004年
地下水NO- 3污染是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地下水及其潜在补给源的氮同位素和水化学调查 ,确定和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NO- 3污染程度和污染源。地下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以NO- 3形式存在 ,浓度变化在 2 .6 5~ 15 2 .1mg/L之间 ,均值为(5 4.88± 31)mg/L(n =4 4) ,4 8%的样品浓度超过国际饮水标准 (5 0mg/L)。地下水样品的NO- 3- 15N值域 +4.5 3‰~ +2 5 .36‰ ,均值 +9.94‰± 4 .4 0‰ (n =34)。 34个样品中 ,2 2个样品(6 5 % )的氮同位素值大于 +8‰ ;与 1991年相比 ,氮同位素组成指示地下水NO- 3的主要来源已由当时矿化的土壤有机氮变为现在的动物粪便或污水 ;结合Cl- 分析 ,南部地下水NO- 3还受到东明渠污水的影响。其余 12个样品 (35 % )的氮同位素值变化在 +4‰~ +8‰之间 ,其中15N值较大的(+6‰~ +8‰ )指示来自土壤有机氮 ,较小的 (+4‰~ +6‰ )指示来自氨挥发较弱、快速入渗的化肥厂污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
张翠云张胜李政红刘少玉
关键词:氮同位素地下水管理
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被引量:56
2004年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是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基础,也是寻找流域生态环境退化原因的依据。针对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特点,选择人口、耕地面积、水库总数、引水渠总长度和开采井总数等因子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采用指数加权法定量表达人类活动强度,据此计算的上、中、下游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1%、87%和12%,说明中游人类活动强度最大,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上游人类活动强度很弱,可以认为上游水循环的演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下游人类活动强度较上游大得多,说明影响下游水循环演化的因素中当地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可忽视。计算的中游平原张掖地区近50年来3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18%、28%和54%,80~90年代人类活动强度是50年代的3倍,60~70年代的2倍。人类活动强度经过50年代和60~70年代2个时段的发展和积累,到80~90年代达到最大,因此,这时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研究方法对类似地区或相似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张翠云王昭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黑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