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606)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平孙吉康费明亮程鹏李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种子
  • 4篇萌发
  • 3篇植物
  • 3篇种子萌发
  • 2篇休眠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酶活性
  • 1篇代谢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对植
  • 1篇盐碱
  • 1篇盐碱胁迫
  • 1篇盐胁迫
  • 1篇药材
  • 1篇栽培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子
  • 1篇生化机制
  • 1篇生理生化

机构

  • 9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广西林业科学...

作者

  • 9篇王平
  • 8篇孙吉康
  • 4篇程鹏
  • 4篇费明亮
  • 3篇李猛
  • 2篇杨辉
  • 2篇李开祥
  • 2篇黄开顺
  • 2篇周韬
  • 1篇王丽美
  • 1篇黄剑
  • 1篇孙小青
  • 1篇曾柏全
  • 1篇陈金艳
  • 1篇周涛
  • 1篇曾磊

传媒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霉素和浓硫酸对单面针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对单面针种子进行赤霉素和浓硫酸浸种处理以及湿沙层积催芽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浸种处理对单面针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清水浸种的对照相比,萌发率显著提高,萌发时间显著提早,用1 000~2 000 mg/L赤霉素溶液浸种6-72 h,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以1 000 mg/L浸种48h的萌发率最高,达85%,以1 000 mg/L浸种72 h的萌发率较低,但也达到46%,萌发高峰期出现在处理后的52-90天期间;而对照处理的萌发率最高只有31%,多数低于30%,萌发高峰出现较晚,到128天时萌发仍处高峰期,萌发缓慢,整齐度不高。单面针种子先用80%浓硫酸浸泡处理3.5 min后,再用1 0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6 h、12 h、24 h、48 h和72 h,各处理的萌发率均不超过8%,萌发活动主要发生在处理后的52天之前,之后一直至128天未发现萌发的种子。研究表明,在实际的单面针育苗生产中,单独使用赤霉素浸种处理比使用浓硫酸和赤霉素组合浸种处理的方法较为简便、实用。
黄开顺陈金艳黄剑李开祥
关键词:赤霉素浓硫酸种子萌发
天然蚬壳花椒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采自中国西南4省共12个天然蚬壳花椒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条带扩增稳定、清晰可见和多态性条带明显的引物用于后续实验。结果:8条引物共扩增出150个条带,14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8.0%,各种群的PPB值为26.0%~62.0%。种内Shannon指数(Hsp)为0.4175,种群内Shannon指数(Hpop)为0.1328~0.3267。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的变异数分别是总遗传变异数的47.98%和52.02%。结论:天然蚬壳花椒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天然蚬壳花椒种群间(内)存在着高度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蚬壳花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猛王平孙吉康周涛费明亮
关键词:ISSR分子标记
蚬壳花椒资源繁育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总结了蚬壳花椒的一般特性及生长发育特征、地理分布差异、组织培养、扦插嫁接、有性繁育、遗传多样性分析、药用成分的种类、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成分的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蚬壳花椒渐危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解决措施。认为蚬壳花椒种子资源库的建立,有性人工繁育,GAP规范化栽培研究,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理、药剂、药代动力学考察,新的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药用成分的合成途径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杨辉李猛王平孙吉康代明龙
关键词:药用植物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3年
种子休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植物种子的休眠方式也因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演变得千变万化。重点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及解除休眠与种子人工萌发的生产实践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理论依据。
程鹏王平孙吉康费明亮杨辉
关键词:植物种子休眠萌发
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有效方法,提高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率。方法:以恒温4℃、恒温25℃、变温(先4℃层积35 d,后25℃层积35 d)湿沙层积70 d处理蚬壳花椒种子,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测定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分析各处理解休眠效果,探索最佳层积温度。以层积处理后的种子用不同发芽基质(湿沙、草炭、珍珠岩、土壤)进行拌种处理,探索最适宜发芽基质。结果:变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草炭拌种可以大幅提高种子萌发率到68%。结论:变温层积可以加速蚬壳花椒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水解,提高种子内酶活性,促进种子内生理代谢反应。
费明亮王平周韬程鹏
关键词:酶活性
蚬壳花椒种质资源与栽培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是一种珍稀药用植物。介绍蚬壳花椒的物种分类及其地理分布范围,总结我国蚬壳花椒遗传多样性及人工栽培的最新研究进展。蚬壳花椒在我国分布广阔,但资源趋于濒危,因而其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人工栽培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但目前只在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种子萌发特性以及组织培养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应在野生种质资源调查、实生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以及丰产栽培等方面加强研究,完善和建立蚬壳花椒人工栽培技术体系。
黄开顺李开祥
关键词:种质资源地理分布人工栽培
药用植物单面针中总黄酮的制备
2016年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单面针总黄酮,对影响单面针总黄酮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条件。优选AB-8型大孔树脂用于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并考察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15倍量(m L/g)的70%乙醇50℃超声1.5 h,提取2次,可得最大提取量为4.78 mg/g;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5 mg/m L,pH值为6.0,流速为2.0 m L/min,解吸时采用140 m L 70%乙醇,2.0m L/min进行动态解吸附,得到总黄酮纯度为69.57%。
代明龙王平孙吉康夹书珊
关键词:总黄酮分离纯化
盐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也是目前制约着我国农业增产的两大土壤因素之一,土壤盐渍化由于其高盐且高碱环境对包括种子萌发在内的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现总结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分析了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用以指导生产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代明龙王平孙吉康周韬
关键词:盐胁迫碱胁迫发芽势
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的代谢机理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蚬壳花椒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及呼吸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蚬壳花椒种子萌发四个阶段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在露白时增加幅度较大;磷酸己糖异构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且都在露白时升高较显著,表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对种子胚突破种皮具有重要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不断升高,且在露白后升高较显著,表明磷酸戊糖途径在种子胚根的生长过程占有重要作用。结论:贮藏蛋白质降解,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三种呼吸代谢途径相互转化,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曾磊曾柏全王平孙吉康胡倍国
关键词:种子萌发呼吸代谢酶活性
HPLC法测定单面针药材中白鲜碱含量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测定单面针药材中白鲜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在波长236 nm处进行白鲜碱含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白鲜碱在进样量为0.001 5~0.200 0μg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6%(n=6)。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对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单面针中白鲜碱含量的测定。
王丽美王平孙吉康程鹏费明亮
关键词:白鲜碱HP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