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SZK031)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启江陈文珍陈继红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道德
  • 3篇基础课
  • 3篇法律
  • 2篇教学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修养
  • 1篇德法
  • 1篇德教
  • 1篇修养
  • 1篇学理
  • 1篇学理性
  • 1篇应然性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思想道德
  • 1篇思想道德修养
  • 1篇思想道德修养...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2篇陈文珍
  • 2篇张启江
  • 1篇陈继红

传媒

  • 1篇江苏高教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法律与道德教学的应然性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体系的重要逻辑主线,也是其教学过程无法回避的范畴之一。从内容整体上厘清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通过研究其内蕴的理论脉络和教学实践路径选择,进而获得对课程整体的自如把握,这是该课程教学实践路径的必然选择。
张启江
关键词:基础课道德法律
德法之辩
2012年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与法律之间在"形而下的制度之维与形而上的价值之维"中的此消彼长、共生与分离,只不过是人类为了生存创造良好社会秩序,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而这一努力必然在政治结构、文化逻辑上得以体现。因此,德法之辩的结构与意义也只能返身于历史的情境之中方可得到忠实地理解。
张启江
关键词:道德法律文化
论“基础”课道德教育的支撑性资源
2012年
"基础"课的道德教育离不开其支撑性资源,它的支撑性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理性资源。它通过道德教育部分内容的一些主要概念、重要观点和知识的框架体系所内涵的学理知识来体现。二是经验性资源。它是指历史发展和人们现实交往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所积累的各项丰富的、有助于人类进步与发展的优秀的道德资源。它通过道德典范人物的优秀品格来展示。三是实践性资源。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展开。
陈文珍
关键词: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中“德行教化”理念探构
2013年
在"基础"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引入一种"德行教化"的教学理念,可以从一个侧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问题进行有效的回应,同时亦可以使《决定》所提出的两种教育要求在内在融通中得以落实。所谓"德行教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是通过呈现"德教"内容体系的总体框架,在理论教学中解决"融入"的问题;二是通过构建一种"行教"机制,在实践教学中解决"融入"的问题。"德教"与"行教"内外相成,在"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中达成"融入"的目标。
陈继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陈文珍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