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7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于新生温珍河陈晓辉蔡峰窦衍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放射虫属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究冲绳海槽放射虫属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对采自冲绳海槽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海域的3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群落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体看来,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放射虫丰度较高,群落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放射虫属种为主,其中优势种为Tetrapyle octacantha group、Spongodiscus resurgens和Euchitonia furcata。结果表明冲绳海槽放射虫属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除T.octacantha group以外,其余暖水指示种含量总体上均呈现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冲绳海槽北部陆架陆坡区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温度和盐度变化较为剧烈,因此可能不利于大多数放射虫暖水指示种的发育,但T.octacantha group却因自身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大,进而得以在冲绳海槽北部陆坡区呈现出高值。较高的中层水温度可能是抑制亚北极中层水指示种Cycladophora davisiana在冲绳海槽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冲绳海槽的高海槛则限制了太平洋深层水种Carpocanistrum papillosum和Cornutella profunda的入侵。冲绳海槽放射虫的空间分布对区域海洋环境特征有着很好的响应,因此可以为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董智石学法邹欣庆邹建军杨宝菊刘季花程振波
- 关键词:放射虫黑潮表层沉积物冲绳海槽
-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物源和热液活动的指示被引量:10
- 2018年
- 对采自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唐印、第四与那国热液区附近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具有很大差异。北部沉积物中Ca、Sr、Na元素含量较高,大部分微量和总稀土元素含量较南部沉积物低。北部沉积物中有钙质生物组分及火山物质的加入,由于这些物质稀土含量较低,对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造成了稀释作用。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较平坦,轻稀土略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弱Ce和Eu异常,表明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陆源物质主要来自黄河和台湾河流输入的部分物质。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Si、Fe、Ba、Cu、Pb、Zn和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减弱,重稀土含量升高。由于受热液活动影响,一定量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重晶石及热液Fe-Mn氧化物的加入,使得南部沉积物的Fe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并表现出类似热液流体正Eu异常的稀土特征。这些Fe-Mn氧化物不仅从热液流体中清扫稀土元素,而且可以从海水中清扫稀土元素,使得沉积物负Ce异常减弱,总稀土含量升高。此外,样品中有一定量的过剩Si,来自热液活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La/Sm)N-(Gd/Yb)N比值表明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主要陆源物质来自台湾。
- 杨宝菊吴永华吴永华刘焱光刘季花王小静刘焱光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热液活动冲绳海槽
- 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低硫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
- <正>本研究在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热液区附近的沉积物中挑选了5件单矿物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其中S1、S2样品为自然硫样品,从冲绳海槽南部唐印热液区附近的表层沉积物TVG11-2中挑选获得,两件样品均呈浅黄色,S1较为致...
- 杨宝菊刘季花吴永华叶俊王小静石学法
- 文献传递
- 冲绳海槽西南端1.3ka以来异重流沉积记录及其古气候响应被引量:2
- 2021年
- 以冲绳海槽西南端的HOBAB4-S1岩芯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粒度、沉积构造、AMS14C测年等资料,对研究区异重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对异重流发育的时间段与晚全新世气候事件进行对应。结果表明,岩芯中发育17段异重流沉积,其沉积物组分以砂质粉砂为主,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以70~130μm为中心的单峰,C-M图上样品点集中分布区间大致平行于C=M基线,且位于PQ段以下,表明沉积物搬运方式为重力流悬浮搬运。异重流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和粒序层理等沉积构造。异重流沉积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厚层异重流沉积,底部侵蚀面发育,内部发育多组逆—正粒序组合,指示了水动力较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较明显的异重流近端沉积;另一类是薄层异重流沉积,底部侵蚀面不发育,内部不发育或仅发育一组逆—正粒序组合,指示了水动力较弱的异重流边部沉积。HOBAB4-S1岩芯的异重流层段集中发育在800~1300 A.D.之间,指示了当时气候条件为高温高湿,台风、洪水频发,降雨量较大,验证了“中世纪暖期”在东亚地区的存在。
- 冯轩吴永华杨宝菊单新刘季花
- 关键词:古气候中世纪暖期
- 南大西洋热液沉积物不同相态顺序提取与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 <正>海底热液沉积是洋中脊热水系统水-岩作用形成的热流体在海底与海水混合后的沉淀产物,其本身记录着热液-海水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热液沉积物是海底热液活动过程中的所有产物,不仅包括硫化物、硫酸盐和氧化物等矿物相,也有陆...
- 张颖杨宝菊李传顺王小静汪虹敏刘季花
- 文献传递
- 平面光极的研制及浒苔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氧影响的模拟观测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油酸修饰合成了具有良好光化学稳定性,对氧不敏感,可发射520nm荧光的量子点(QDs),以八乙基卟啉铂(PtOEP)作为荧光指示剂,聚苯乙烯(PS)为包埋基质,掺杂QDs为参比光染料制备了溶解氧比率法传感膜。针对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浒苔造成的生态灾害现象,利用制备的平面光极在实验室内对浒苔影响下的海水—沉积物周围的溶解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观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下的浒苔藻体的呼吸作用要高于正常CO_2水平,而两者在光合作用带来的氧浓度的升高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可升高至7mg/L以上。高温下的浒苔很快进入衰退消亡,不利于光合作用,氧最高值仅达2.3mg/L,沉降后可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形成大范围无氧,局部贫氧区,改变了海底区域的溶解氧分布体系,将会对海底的生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 姜子可于新生郝英岩
- 关键词:溶解氧量子点浒苔PH
- 平面光极的制备及水母消亡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氧影响的模拟观测
- 2015年
- 制备了基于八乙基卟啉铂和香豆素的光强比率测量传感膜,结合3CCD相机构建了基于比率测量法的两维溶解氧观测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沉积物-水界面微结构的溶解氧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的可行性.基于实验室模拟观测装置对海蜇消亡过程中沉积物-海水溶解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置入水母组织的第16h后,水母分解使得沉积物-水界面的溶解氧开始下降,在2~3 d内会导致沉积物-水界面空间的海水溶解氧发生剧烈变化,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海水形成严重缺氧区.第1天内,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 mg·L^-1·h^-1,第2天溶解氧的消耗速率为0.04 mg·L^-1·h^-1.在近海底的水体空间内,第1天的溶解氧消耗速率为0.28 mg·L^-1·h^-1,第2天为0.14mg·L^-1·h^-1,第3天为0.13 mg·Lv-1·h^-1,表明水母消亡过程中的溶解氧消耗呈动态分布.实验证明水母在消亡过程中的3~4 d内可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形成一个贫氧区,水母消亡过程改变了海底区域的溶解氧分布体系,将对海底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 姜子可于新生李栋阎子衿张宇
- 关键词:溶解氧沉积物-海水界面
- 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被引量:8
- 2018年
- 基于有孔虫AMS14C年龄年代框架,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的OKT12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16 ka以来冲绳海槽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变化及其对源区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0 ka时黏土矿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高岭石、蒙皂石含量减少,指示物源由之前的长江和东海陆架源转变为台湾源。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长江河口和冲绳海槽距离增加,夏季风增强,黑潮增强,既搬运台湾来源物质,又阻碍长江物质跨陆架输运,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长江物质减少、台湾物质增加。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在4 ka以来增加指示全新世晚期台湾源区侵蚀强度发生变化。4 ka前后物源判别显示,OKT12孔沉积物来源由台湾东北部河流变为台湾东南部河流,反映了该时期季风降雨导致源区台湾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可能与ITCZ南移、ENSO活动增强有关。
- 王玥铭窦衍光李军李军蔡峰温珍河蔡峰陈晓辉
- 关键词:冲绳海槽黏土矿物全新世古气候
- 生物扰动下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二维观测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沉积物-水界面(SWI)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界面,界面上溶解氧(DO)的分布实时测量对于了解生物扰动的复杂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索生物扰动作用对SWI微尺度溶解氧二维分布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八乙基卟啉铂为荧光指示剂,掺杂香豆素(Macrolex Yellow10GN)作为荧光素能量供体,以聚苯乙烯为基质制作了光学平面传感膜。以发光二极管(LED)为激励光源,结合彩色相机,构建了基于比率法的二维溶解氧观测系统,系统能够以0.36 mm的空间分辨率对SWI的溶解氧分布连续观测,实验室内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栖沙蚕掘穴扰动可使局部沉积物溶解氧质量比提高3-4?g/g。该研究填补了国内基于比率法的平面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研究领域的空白。
- 李栋姜子可于新生黄颂
-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生物扰动
- 西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西菲律宾海地质作用复杂,其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沉积物来源具有明显指示意义。基于西菲律宾海吕宋岛至九州帛琉洋脊之间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通过对不同类型沉积区稀土元素组成、配分模式和稀土元素La/Yb和Sm/Eu比值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受沉积物类型和物质来源控制,沉积物中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自生颗粒和磷灰石是稀土元素的主要富集相;吕宋岛与本哈姆高原之间海盆的沉积物含有来自吕宋岛蛇绿岩的物质,而中央裂谷以西海盆区和含结核黏土区沉积物主要由陆源风尘物质、海底火山物质和自生组分组成。
- 褚征胡宁静刘季花高剑峰朱爱美高晶晶张辉
- 关键词:稀土元素西菲律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