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M24)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 相关作者:顾孝连徐兆礼张涛冯广朋黄晓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河口及近岸海域低氧环境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9年
- 水体溶解氧浓度低于2 mg/L时,通常称水体为低氧或缺氧(hypoxia)。目前,中国的长江口等许多河口及近岸海域的底层水体出现了季节性低氧区,这些低氧区对鱼类等水生动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应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低氧区的成因,分析了低氧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水生动物对低氧的分子响应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低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低氧区海洋物理、海洋生物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同时,要加强低氧区对我国主要渔场影响的研究。
- 顾孝连徐兆礼
- 关键词:低氧水生动物海洋生态系统
- 长江口海域浮游糠虾类生态特征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2002—2003年长江口近海(122°00′—123°30′E,29°00′—32°00′N)四季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多样性、数量波动过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近海共有浮游糠虾14种,秋季10种,春、秋季8种,冬季2种.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其中从秋季到冬季更替率最高(90.9%),春、夏和秋季多样性指数(H′)值均大于2,冬季为1.夏季丰度均值最高[234.70ind.(100m3)-1],秋季为103.34ind.(100m3)-1,春季80.36ind.(100m3)-1,冬季最低12.40ind.(100m3)-1,丰度变化与温度一致.因温、盐适应范围最广,漂浮囊糠虾是春、秋、冬3季的优势种;短额刺糠虾是夏、秋两季的优势种;长额刺糠虾是冬季的优势种.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均较大.夏季短额刺糠虾的聚集强度最高.长江口近海浮游糠虾类对长江口渔场及舟山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顾孝连徐兆礼
-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动物生态学
-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趋光行为及其对摄食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信号-适应”机制假说。中华鲟幼鱼猎食活体子陵吻虾虎鱼的摄食量(Fc)、摄食强度(Fi)、摄食率(Fr),在光照(206lx)条件下,分别为(9.67±2.08)(尾/10尾·4h)、(0.97±0.21)(尾/尾·4h)、(0.24±0.05)(尾/尾·h);黑暗条件下(0 lx),分别为(10.67±2.31)(尾/10尾·4h)、(1.07±0.23)(尾/尾·4h)、(0.27±0.06)(尾/尾·h)。处理间(光照和黑暗之间),3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的猎食效率与光照强度无关,即幼鱼不依靠视觉捕食,属非视觉摄食类型鱼类,因此,认为中华鲟幼鱼趋光行为中,光线的信号意义大于利用视觉捕食的意义,幼鱼以光线作为信号来寻找食物丰富的栖息地。
- 顾孝连庄平章龙珍张涛冯广朋黄晓荣刘健
- 关键词:中华鲟趋光行为栖息地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