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1005)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慧刘鸿瑞朱元珏徐作军李新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肺纤维...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同病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纤维化
  • 1篇化生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间质性
  • 1篇间质性肺炎
  • 1篇非特异性
  • 1篇非特异性间质...
  • 1篇肺纤维
  • 1篇肺纤维化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篇朱敏
  • 1篇徐作军
  • 1篇代华平
  • 1篇马力
  • 1篇王辰
  • 1篇庞宝森
  • 1篇吕月平
  • 1篇朱元珏
  • 1篇李新霞
  • 1篇刘鸿瑞
  • 1篇黄慧

传媒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NSIP的认识水平。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18例NSIP病例(经肺活检确诊为富细胞为主型和纤维化为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富细胞组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7±10)岁;纤维化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13)岁。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爆裂音为主要表现,杵状指少见;肺外表现以乏力和体重下降为多见。富细胞组和纤维化组抗核抗体阳性者分别为4例和5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分别为0例和3例,两组患者均有轻度的红细胞沉降率增快、α1球蛋白升高。肺功能检查结果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轻度低氧血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提示以CD8+细胞为主。两组的胸部高分辨率CT以磨玻璃样影和双肺弥漫性间质纹理增厚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转归富细胞组1例失访,其余4例病情好转;纤维化组1例在随诊8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5例病情稳定,7例病情好转。结论NSIP富细胞为主型与纤维化为主型在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前者的女性患病率、抗核抗体阳性率稍高,预后更好;后者体重下降、爆裂音更为多见。两者的鉴别有赖于病理表现,对预后分析有一定提示意义。
黄慧徐作军朱元珏刘鸿瑞
转化生长因子-β_1 T869C G915C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869C、G915C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确诊的47例IPF患者和47例年龄、性别、民族、吸烟情况匹配的对照者的TGF—β1 T869C、G915C基因多态性。结果 IPF组和对照组TGF—β1 T869C基因型频率分布趋势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趋势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PF组与对照组比较,TC基因型的OR值为0.421,95%CI为0、184~0.964,与IPF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而CC基因型的OR值为2.374,95%CI为1、038~5.433,与IPF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IPF组和对照组TGF-β1 G915C基因的CC突变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结论 TGF-β1+9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PF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而TGF-β1+869位点的TC基因型和CC基因型可能与IPF的发生有关,提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TGF-β1+8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PF关联的相关研究。
李新霞代华平朱敏庞宝森马力吕月平王辰
关键词: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