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359)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樊东升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肌萎缩
  • 11篇肌萎缩侧索硬...
  • 11篇侧索硬化
  • 4篇运动单位数目...
  • 4篇神经病
  • 4篇肌电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3篇肌电描记术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图
  • 2篇硬化症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中国汉族
  • 2篇中国汉族人
  • 2篇中国汉族人群
  • 2篇神经元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6篇樊东升
  • 9篇郑菊阳
  • 9篇徐迎胜
  • 7篇张朔
  • 5篇张俊
  • 3篇康德碹
  • 3篇邓敏
  • 2篇王宏利
  • 2篇孙庆利
  • 2篇张华纲
  • 2篇韩鸿宾
  • 2篇傅瑜
  • 1篇宋红松
  • 1篇郑梅
  • 1篇侯超
  • 1篇唐璐
  • 1篇张楠
  • 1篇张英爽
  • 1篇康德瑄
  • 1篇杨琼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重刺激技术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在健康志愿者中检验三重刺激技术(TST)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的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双侧小指展肌TST检测,结合经颅磁刺激和外周刺激,应用对冲技术,给予3个刺激,发生2次对冲。3个刺激分别为磁刺激皮质运动区、电刺激腕部、电刺激Erb点。TST检测的顺序是:经颅磁刺激→在腕部电刺激→在Erb点电刺激;TST对照的顺序:在Erb点电刺激→在腕部电刺激→在Erb点电刺激。结果以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率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臂长以及左右侧之间的数值。结果全部受试者的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率为85.0%±6.7%。受试者左、右侧TST数值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臂长61~70cm的受试者(50名)和臂长71~80cm的受试者(50名)TST数值分别为85.0%±2.6%和85.0%±8.7%,组间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T检测方法比较完善,不受年龄、侧别、性别、臂长的影响,可试用于锥体束功能的检测。
郑菊阳徐迎胜樊东升
关键词:神经病学经颅磁刺激电刺激参考值
应用多点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评定平山病病情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点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在平山病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记录35例健康人和69例平山病患者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MUNE数值。结果(1)平山病组左侧拇短展肌MUNE为145.66±126.10,左侧小指展肌MUNE为102.20±112.67,右侧拇短展肌MUNE为149.72±117.80,右侧小指展肌MUNE为64.23±69.2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在临床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肌肉也可见到MUNE明显下降,尤其在症状不显著侧(P〈0.05)。结论多点刺激法MUNE检测可客观监测疾病自然过程,早期了解病情及定量评价肌肉的失神经支配情况。
傅瑜樊东升徐迎胜孙庆利郑菊阳韩鸿宾
关键词:电生理学肌萎缩脊髓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类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病程3~5年.研究已经证实ALS患者的营养状态是影响其预后和生存期的独立因素,适时的胃肠造瘘对维持ALS患者体重、延长其生存期有重要作用[1].ALS患者病程中伴随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下降、体内脂肪组织减少等营养不良症状很早就受到神经病学家们的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LS患者的营养不良症状常出现于疾病早期,而并非继发于吞咽困难和消化功能障碍,提示了这一过程可能有运动神经元变性之外的其他机制参与.
王晶邓敏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代谢异常体质量指数神经变性疾病消化功能障碍不良症状
束颤电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束颤电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二三医院神经科的6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其中肌电图静息状态下束颤电位的检测条件为:患者保持所检测肌肉放松,检测者取同心圆针电极进行检测,记录条件:带通20Hz至10kHz,扫描速度为5ms/D,灵敏度在0.05~0.5mV/D的范围内调节,每块肌肉观察1~5min,记录束颤电位的波幅、时限和相位数。结果胸锁乳突肌中,束颤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纤颤电位和正锐波(36.7%比13.3%,X2=8.71,P〈0.05),病程18个月以上患者束颤电位波幅和时限高于发病8个月以下患者[(1.8±0.9)mV,(1.0±0.6)mV;(15.2±4.1)InS,(11.2±3.0)ms;q=3.43,3.51,P〈0.05),如果把束颤电位列入急性失神经表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确诊级别患者可以增加(80%比60%;X^2=5.71,P=0.02)。结论束颤电位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廿期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束颤电位形态不同。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包淑兰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电描记术
斜方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斜方肌肌电图在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ALS患者、80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ALS组和颈椎病组同时进行胸锁乳突肌、第一骨间肌、腹直肌、胫前肌肌电图检测,比较3组肌电图的差异。颈椎病组中4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比较。结果ALS组中,病程≤8个月的患者斜方肌肌电图自发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病程〉8个月者[分别为21/30(70%)和28/70(40%),χ2=7.56,P=0.004];斜方肌肌电图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组[波幅(1086.9±152.6)μV,时限(17.2±6.5)ms,多相波23.6%±3.4%]与对照组[波幅(606.7±82.7)μV,时限(11.6±1.8)ms,多相波12.8%±2.2%;g=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0.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颈椎病肌电描记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诊断进展被引量:20
2012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为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及痉挛,以及认知损害等,与额颞叶痴呆的临床表现存在部分重叠。约有5%的患者为家族遗传性,临床表现与散发型相似。诊断主要基于患者临床表现、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公布的共识,同时排除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基因检测为加速诊断进程、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部分基因突变与特异性表型相关,可据此进行预后评价和遗传学咨询。
杨琼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三重刺激技术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探讨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近端神经传导阻滞的作用.方法 受检测者来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和病房.对12例MMN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3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双侧小指展肌TST检测和常规神经传导研究,根据TST波幅比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化判断神经传导阻滞.结果 健康志愿者TST波幅比率为93.0%±2.7%;MMN患者神经传导测定显示神经远端存在传导阻滞(CB)47处,TST波幅比异常42.3%±7.1%,提示神经近端存在传导阻滞,与人组时(7例)比较,确诊级别的例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P<0.05 );ALS患者TST波幅比异常30.5% ±4.8%(t=2.43,P<0.05),提示锥体束损害;肘管综合征患者TST波幅比率92.2%±2.6%,在正常范围内(t =0.68,P>0.05),肘上、下传导速度减慢(23.6±3.5) m/s(=2.00,P<0.05).结论 三重刺激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神经近端的传导阻滞,有利于MMN的诊断.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肘管综合征肌电描记术
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的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中的差异。方法6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人进行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表面记录电极置于拇短展肌。多点刺激法:刺激电极分别于腕,腕上6cm,肘,肘上6cm四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波幅M波;然后从0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出现可辨认的单个运动单位电位,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记录3个递增的M波。递增法:刺激电极在腕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M波值,之后自阈强度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收集10个递增的M波。结果正常对照组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结果:228±30(多点刺激法,相关系数为0.88~0.91,变异系数13.20%~15.24%);198±26(半自动递增法,相关系数为0.86,变异系数13.30%~15.65%)。ALS患者拇短展肌MUNE结果为64±6(多点刺激法);59±7(半自动递增法)。结论此两种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检测方法可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监测。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宋红松张俊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随访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随访中的作用及差异。方法120例AIS患者在诊断时,随访3、6、9、12个月时分别进行多点刺激法或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多点刺激法:刺激电极分别于腕、腕上6cm、肘、肘上6cm,4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波幅M波;然后从0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出现可辨认的单个运动单位电位,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记录3个递增的M波。递增法:刺激电极于腕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M波值,之后自阈强度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收集10个递增的M波。比较两种方法在患者随访中所得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数值的变化及差异。结果在ALS患者诊断时,随访3、9、12个月时,两种方法所测运动单位数目无差异,均表现为进行性下降;在随访6个月时,多点刺激法所得数值高于递增法(884-6和47±5;t=1.72,P=0.04)。结论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可用于ALS患者的随访研究,在疾病不同时期,两种方法所得数值可以不同。
徐迎胜郑菊阳邓敏张朔康德碹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电刺激随访研究
NMDA受体不同亚单位分布造成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NMDA受体不同亚单位NR2A和NR2B分布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损的关系。方法:首先在离体培养的脑组织片中用谷氨酸转运抑制剂造成兴奋毒性损伤,观察在同等损伤条件下运动皮层和梨状区皮层是否出现有差异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然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运动皮层和梨状区皮层的NR2A和NR2B的蛋白含量,证明选择性运动皮层损伤与NR2A和NR2B的不同分布方式有关,为进一步明确NR2A和NR2B在运动神经元谷氨酸慢性损伤中的作用不同,在离体培养的皮层运动神经元和脑组织片中分别抑制NR2A和NR2B,观察对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影响。结果:用谷氨酸转运抑制剂THA100μmol/L损伤脑片2周后,运动皮层神经元的死亡率高于梨状区皮层,分别为64.50%±2.19%和30.43%±4.75%(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R2B/NR2A比值在运动皮层明显高于梨状区皮层,分别为0.87±0.09和0.47±0.09(P<0.01)。抑制剂保护作用试验中,NR2B抑制剂显示出保护作用,离体培养的皮层运动神经元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谷氨酸+NR2A抑制剂组和谷氨酸+NR2B抑制剂组的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为6.85%±1.47%、47.48%±5.75%、45.76%±8.09%和18.10%±3.11%,脑片对照组、THA损伤组、THA+NR2A抑制剂组和THA+NR2B抑制剂组的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为12.49%±2.09%、100%、110.87%±15.76%和35.13%±5.32%。结论:NR2A和NR2B在运动神经元慢性谷氨酸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不同,NR2B在运动皮层的高分布造成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易损。
郑梅樊东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