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B20330)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武邢松李超荣张银运吴秀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再论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和气候适应被引量:5
- 2010年
- 对南京直立人所具有的高耸鼻梁,本文作者曾从人鼻的功能、鼻梁高耸程度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以及因纽特人的鼻对寒冷气候的适应等方面进行过论证,认为是对气候适应的结果。本文从南京直立人的生存年代、若干形态项目的可靠性、人类的适应性以及高耸鼻梁的化石人类谱系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结果表明:1)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否定南京直立人是生活在距今58—62万年这一年代测定数据。在南京直立人生存时,欧洲远古人类尚未具有像南京直立人那样的高耸鼻梁;2)人类高耸鼻梁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会有永久性的影响,是遗传特征,其后代即使生活在与其祖先不同的气候环境里,这个特征也不会马上改变;3)如果有所谓的Bodo高鼻梁的化石人类谱系存在的话,则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与欧洲化石人类的基因或与这个Bodo谱系的基因并无遗传上的关系。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不可能意味着西方血统。
- 张银运刘武
- 关键词:南京直立人气候适应
-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用火证据被引量:9
- 2008年
- 2004年发现的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遗址经过3次发掘出土了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大量动物化石及其他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在2006年对黄龙洞进行的第3次发掘中,在人类化石层位发现了大片的黑色物质,疑为古人类用火证据.采用微观形态分析、碳元素含量测定及地层高温事件检验3种方法对可疑的燃烧地层样品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可疑燃烧样品碳元素含量达到64.59%-73.29%,明显高于取自附近对比样品的碳元素含量范围5.82%-9.49%;对可疑燃烧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发现有薄壁细胞、纤维细胞、射线、导管等植物结构,这些特征清楚地表明黑色物质是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炭屑,燃烧的植物可能是被子植物阔叶树;高温磁化率测量证实可疑燃烧地层经历过高温事件.基于这些检验可以确认在黄龙洞发生过燃烧.根据对遗址自然情况及人类在洞内活动证据的分析,认为这些燃烧是当时人类进行控制性用火活动所致.
- 刘武武仙竹李宜垠邓成龙吴秀杰裴树文
- 关键词:更新世晚期
- 中国人牙齿形态测量分析--华北近代人群臼齿齿冠及齿尖面积被引量:13
- 2009年
- 本文采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上、下颌臼齿齿冠及齿尖基底面积进行了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对齿尖基底面积。结果显示:近代华北人上颌各臼齿齿尖大小均呈原尖>前尖>后尖>次尖的顺序,下颌三个臼齿齿尖大小面积顺序有所不同;上颌的后尖和次尖呈现异速生长的趋势。各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总体变异呈下颌臼齿大于上颌臼齿、M1到M3依次增加、靠近远中侧的齿尖大于近中侧的齿尖的趋势。本文首次对现代中国人臼齿相对齿尖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为古人类学及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了基础性数据。本研究显示利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包括臼齿齿冠和齿尖面积在内的非线性特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较传统的测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邢松刘武
- 关键词:臼齿形态测量学
- 南京1号与东非Bodo人类头骨化石:对“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检测被引量:2
- 2008年
- "中心和边缘"假说认为非洲是人类演化的中心地区,东亚等地区是边缘地区。在边缘地区,人群的地区性形态特征出现较早,可上溯到直立人生活时期;在中心地区,人群的地区性形态特征出现较晚。Bodo人类头骨化石和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分别出自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二者年代都是距今60万年左右,二者都保留有面颅。因此,Bodo人类头骨化石和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是检测"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最合适的材料。本文是对南京1号和Bodo头骨的面颅测量性特征作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面颅测量性特征上的差别远大于这两个相应地区现代人群之间的差别,提示了人类的地区性体质形态差别早在60万年前就很明显;2.东亚的南京1号人类头骨和东非的Bodo人类头骨尽管同样古老,但各自与当地区的现代人群的面颅上的差异情况并不一致。Bodo头骨与东非现代人群显得差异较大,南京1号头骨与东亚现代人群显得较相近。这种相近,提示了在东亚这个"边缘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可追溯到以南京1号头骨为代表的远古人类那里,而在"中心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还很难与以Bodo为代表的远古人群相联系。本项研究结果与"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推测相符合。
- 张银运刘武
- 丹江口库区的薄刃斧被引量:7
- 2014年
- 目前,具有阿舍利技术因素的工具组合已发现于包括百色盆地和洛南盆地在内的多个地区,其不同于奥杜威文化所代表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反映出中更新世以来中国境内古人类技术演化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薄刃斧作为阿舍利技术体系中富有特征性的工具类型,为我们研究遗址的文化属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丹江口库区调查发现的薄刃斧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形态以及所占石制品比例等方面,丹江口库区薄刃斧既表现出与旧大陆西部典型薄刃斧的一致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可能主要受到原料、生态环境、遗址性质和人群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 李浩李超荣Kathleen KUMAN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
- 甘肃泾川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甘肃泾川人类头盖骨化石发现于1976年,1984年进行了简要报道.但缺少遗址的同位素年代,对头骨形态及演化特点的观察研究也很初步.为进一步发掘泾川头骨蕴含的科学信息,2006年对人化石发现地点进行了地层考察、年代测定,并开展对人化石的进一步研究.本项研究采用光释光法对泾川人化石出土地点进行了年代测定,分别获得15,48,7.9ka的结果.综合地层考察、伴生动物化石、石制品研究,测年结果中15~48ka可能更加接近泾川人化石的真实年代.人化石研究显示,所比较的头骨大多性状在更新世晚期人类与现代人间无明显差异,所以泾川头骨与现代人接近的形态特征并不与其较早的年代相矛盾.同时,对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泾川头骨分布位置偏离现代人主要分布区域,除说明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外,可能提示泾川头骨有一定的原始性.
- 李海军吴秀杰李盛华黄慰文刘武
- 关键词:头盖骨人类化石更新世晚期
- 柳江人头骨化石的CT扫描与脑形态特征被引量:23
- 2008年
- 柳江人头骨是迄今在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因颅腔的内面附有坚硬的钙质胶结物,无法获取清晰的颅内模,以往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头骨的外表面.采用高分辨率CT机对柳江人头骨进行了扫描及三维重建,获取虚拟的柳江人颅内模及脑的形态特征的数据,为其在人类进化上的地位提供新的信息.通过与和县,周口店(ZKD),KNM-WT 15000,Sm 3,Kabwe,Brunn 3,Predmost等化石人类及现代人颅内模的比较,显示柳江脑多数特征与现代人相似,如长而宽的脑型,额叶宽阔饱满,脑较高,顶叶加长;少数特征与现代人不同而似早期人类,如枕叶后突程度较现代人显著、小脑半球较现代人收缩.对虚拟颅内模的测量显示柳江人的颅容量为1567cc,位于晚期智人的变异范围而远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柳江人脑的发育程度与晚更新世晚期人类最接近.
- 吴秀杰刘武董为阙介民王燕芳
- 关键词:柳江人CT扫描
-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16
- 2013年
-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50-155m,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手斧。剥片和加工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锤击法为主要的剥片技术,石核和石片的尺寸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中,砍砸器、手镐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刮削器多采用小型石片毛坯进行加工,而手斧则以大石片为毛坯进行两面加工。遗址上部地层为强烈氧化的红色黏土层,含钙质结核和锰质薄膜;下部发育网纹红土。地层沉积物性质和地貌分析表明遗址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 李浩李超荣Kathleen KUMAN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石制品手斧中更新世
- 周口店直立人下颌前臼齿齿冠形态结构及其变异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形态观察和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周口店直立人,以及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欧洲更新世人类、现代中国人下颌前臼齿(P3,72枚;P4,69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人类下前臼齿齿冠咬合面形态结构及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演化变化.南方古猿下前臼齿齿冠轮廓不对称,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P3咬合面前凹开裂,跟座较大;P4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出现"H"型齿沟.这些特征在后期化石人类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呈减弱趋势.现代人P3和P4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已经消失或微弱;跟座缩小.本研究发现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保留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原始特征,包括齿冠舌侧不对称、明显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等.此外,周口店直立人P3和P4齿冠形态存在明显的内部变异,主要包括程度不同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轮廓对称性、齿尖区相对于外轮廓的分布位置和跟座的大小比例.与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相比,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齿冠形态及轮廓形状与淅川标本以及印度尼西亚的S-1相类似,而与S-6差别较大.分析显示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与欧洲更新世中期人类有相似的特征,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更大.
- 邢松周蜜刘武
- 关键词:周口店直立人
- 湖北建始更新世早期人类牙齿几何形态测量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一般认为东亚大陆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代表最早一批由非洲扩散来的人类.古人类学界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湖北建始发现的3枚更新世早期人类牙齿,以及257枚非洲、欧洲和亚洲不同时代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牙齿齿冠形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类牙齿的齿冠轮廓、对称性以及齿尖排列在化石人类与现代人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包括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和亚洲更新世古人类在内的多数化石人类P3齿冠轮廓明显不对称,咬合面轮廓呈弯曲的长椭圆形;M1咬合面轮廓对称,接近长方形,无明显齿尖突出;M1齿冠呈后尖和次尖略突起,原尖和内尖不显的非对称形状.与此相对,现代中国人和部分欧洲更新世晚期人类P3齿冠呈颊侧宽,舌侧窄的对称轮廓;M1齿冠形状明显不对称,舌侧齿尖向远中方向偏移,尤其以次尖突出显著;M1齿冠轮廓略呈对称的圆形.南方古猿齿冠形状变异范围较大,而亚洲古人类在牙齿形态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建始人3枚牙齿齿冠轮廓、对称性以及齿尖排列与亚洲更新世早期和中期古人类的同类牙齿形状接近.未发现建始人牙齿齿冠形状明显不同于其它中国直立人,而与南方古猿及非洲早期人属成员特别相似的证据.
- 刘武Ronald CLARKE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