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0715)

作品数:15 被引量:286H指数:11
相关作者:史学正王洪杰于东升孙维侠任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土壤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有机碳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土壤有机
  • 3篇模拟降雨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3篇降雨
  • 3篇红壤
  • 2篇养分
  • 2篇养分空间
  • 2篇养分空间变异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数据库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秸杆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6篇史学正
  • 15篇王洪杰
  • 14篇于东升
  • 7篇孙维侠
  • 6篇任红艳
  • 5篇张黎明
  • 4篇赵永存
  • 3篇徐茂
  • 3篇潘剑君
  • 3篇刘柳松
  • 2篇杨艳丽
  • 2篇赵莉敏
  • 2篇张文太
  • 2篇张勇
  • 2篇王果
  • 2篇张向炎
  • 1篇黄耀
  • 1篇孙佳佳
  • 1篇刘振波
  • 1篇刘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6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土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准确预测未采样区域SOC密度,是研究SOC演变趋势和探索土壤固碳作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采用泛克里格法(Universal Kriging,UK)和土壤类型法(pedolog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based method,PKB),分别对长兴县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进行了预测,其中,UK直接以长兴水稻土剖面资料为源数据、PKB以长兴水稻土剖面数据和长兴1∶5万数字土壤图为源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大小,评价了两种方法在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预测效果。结果表明:UK的MAE(31.2)、RMSE(52.5)均大于PKB的MAE(24.7)、RMSE(43.1),说明PKB法的预测效果较好,UK法相对较差。研究表明,对土壤类型、土壤母质,以及剖面点位置等信息的综合考虑能使PKB法更好地表达土壤属性的空间特征,也更适于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
刘莎任红艳史学正潘剑君王洪杰
关键词:水稻土有机碳密度
中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开展土壤可蚀性K值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精确预报土壤侵蚀及深入了解土壤可蚀性K值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4个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田间小区实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亚热带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对其季节性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土壤可蚀性K值在不同季节间都存在动态变化,总体变化趋势是春、夏季高,而秋、冬季低,并且不同小区土壤其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不同季节间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最高达6倍。
张向炎于东升史学正王洪杰张文太孙佳佳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亚热带地区
基于不同土壤数据单元法的DNDC模型对太湖地区水稻土CH_4排放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农业土壤痕量气体排放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以整个太湖地区37个县234万hm2水稻土为例,分析了3种不同土壤数据单元法对CH4排放模拟的影响.其中,1∶5万图斑单元法土壤属性来自1∶5万土壤数据库,图斑为最小模拟单元;1∶5万"县级"单元法土壤属性也取自1∶5万土壤数据库,"县"为最小模拟单元;1∶1 400万"县级"单元法土壤属性取自国内同类研究使用最多的1∶1 400万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县"为最小模拟单元.结果表明,虽然1∶5万图斑单元法大多数县的CH4排放量都在1∶5万"县级"单元法最大与最小值范围之间,但整个地区总排放量(以C计,下同)相差达到1 680 Gg;而1∶1 400万"县级"单元法CH4排放量与1∶5万图斑单元法相比,尽管整个地区总排放量只相差180 Gg,但各"县级"单元之间的估算差异却很大,这一方面说明了土壤数据的详细程度是保证地球生物化学模型模拟精度的重要因子,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区域CH4排放量估算模拟中使用更详细的土壤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张黎明于东升史学正赵莉敏丁维新王洪杰潘剑君
关键词:CH4DNDC水稻土
秸秆覆盖对干湿态红壤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水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在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附近的坡耕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红壤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对土壤地表径流速度和曼宁系数影响明显:1)0~3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降低,而曼宁系数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增大;30%~9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降低缓慢,但曼宁系数随覆盖度增大而在高位小幅振荡。2)在同一覆盖度下,湿态土壤流速比干态土壤流速大,在0、15%和30%覆盖度时,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当覆盖度大于30%时,这种现象不明显;在0~3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大;在30%~9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小。3)30%覆盖度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大地表糙率。从经济实用和水土保持效果来看,30%的秸秆覆盖是该区农地水土保持的最佳选择。
刘柳松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任红艳孙维侠张黎明
关键词:秸杆覆盖流速模拟降雨
红壤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预测方法被引量:20
2010年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壤采样点准确预测土壤属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来,结合辅助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应用广泛,但将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作为辅助变量提高预测精度的研究鲜有报道。以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余江县为案例区,用网格法采集254个土壤样品,通过普通克里格(OK)和以土地利用方式为辅助变量的克里格(KLU)方法对土壤有机质(SOM)和土壤全氮(STN)进行空间预测,并通过102个验证点比较了两种方法的预测精度。分析表明KLU对SOM和ST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SOM=0.786,rSTN=0.803)明显高于OK(rSOM′=0.224,rSTN′=0.307);OK对SOM和STN的预测RMSE分别为12.48g.kg-1和0.64g.kg-1,而KLU的预测RMSE分别为6.86g.kg-1和0.37g.kg-1,仅为前者的55%和58%。可见,KLU对研究区SOM和STN的预测精度均大幅提高。同时分析也表明,KLU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OM和STN预测精度的提高幅度存在差异,其中对旱地预测精度的提高幅度最大,对林地预测精度的提高幅度最小,水田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表明,KLU是南方红壤丘陵区进行SOM和STN空间预测的现实和高效方法。
张忠启史学正于东升王世航徐胜祥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克里格插值土地利用方式红壤丘陵区
中国土壤数据的集成与拓展研究
<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上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有必要集成土壤信息,建立中国土壤信息系统(SISChina:Soil Informa...
史学正王洪杰于东升孙维侠赵永存
文献传递
气候因子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幅度效应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揭示不同幅度上气候因子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影响的主控性变化,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SOC演变趋势影响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西南地区363个森林土壤剖面数据,基于大区、省和地级市3个幅度,研究了气候因子对森林SOC密度的影响随幅度变化的规律及不同幅度下的主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与SOC密度的相关性均随着幅度的减小而减弱,而年均气温与SOC密度的相关性随幅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大区幅度上,SOC密度主要受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综合作用。省级幅度上,西藏自治区东部主控因子为年均降水量,而四川和云南两省为年均气温。地级市幅度上,各市的主控因子基本与其所属的省一致。气候因子对SOC密度变异的解释能力在大区幅度上约20%,且随着幅度的减小解释能力也逐渐减小。
缪琦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任红艳孙维侠赵永存
关键词:气候因子主控因子
太湖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估算了由太湖地区1∶50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的1km、2km、4km、8km、16km、32km和64km七种栅格粒度下1982~2000年共19年的稻田CH4的排放总量,研究了稻田CH4排放总量随栅格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田19年的CH4排放总量在16km栅格粒度处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现为在1km至16km栅格粒度之间,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仅为0.27TgC,模拟结果变异很小;而在16km至32km和64km栅格粒度之间,由较大的栅格单元所引起的面积误差导致了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达到2.96TgC,模拟结果迅速增大。因此,综合考虑空间数据量和模型运算周期,基于1∶50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栅格数据模拟估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时,16km栅格粒度是最适宜的模拟粒度。
孙欣史学正潘剑君王洪杰
关键词:水稻土DNDC模型
区域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1
2008年
江苏北部5市土壤表层(0~20cm)全氮含量连云港东北部、淮安南部和盐城西部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全磷含量呈现由北到南、自西向东升高的趋势;速效磷含量高值区位于北部的灌云县和南部的金湖县;速效钾含量东部沿海高于其它地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养分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土类而言,沼泽土和水稻土养分较高;各成土母质中,湖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在研究区1:5万尺度范围内,土壤类型对全氮和全磷的变异起主导作用,而速效磷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速效钾的影响较小,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全量养分的影响要大于速效养分。
杨艳丽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徐茂王果
关键词:土壤养分影响因素
太湖地区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了太湖地区表层(0~15cm)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平原地区全N、全P、全K和速效P含量均较高;而低山丘陵地区全P、速效P及速效K含量均较低,属于缺P、缺K水平。土壤类型对太湖地区土壤全N、速效K空间变异的影响要大于母质和地形;地形影响全P和速效P空间变异较母质和土壤类型更为明显;而母质是影响全K的主导因素,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比土壤类型和地形大。三者引起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从而证实了土壤调查采样时按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或地形布设样点是合理的。
赵莉敏史学正黄耀徐茂于东升王洪杰张黎明张勇
关键词:土壤养分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