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2023003)

作品数:3 被引量:11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勇张硕孙满昌石国锋刘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幼鱼
  • 1篇许氏平鲉
  • 1篇诱集
  • 1篇诱集效果
  • 1篇鱼礁
  • 1篇人工礁
  • 1篇人工鱼礁
  • 1篇模型集
  • 1篇聚集率
  • 1篇集鱼效果
  • 1篇光照
  • 1篇光照强度
  • 1篇黑鲪
  • 1篇刺参

机构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3篇陈勇
  • 2篇张硕
  • 1篇吴晓郁
  • 1篇孙满昌
  • 1篇刘晓丹
  • 1篇石国锋

传媒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鲪幼鱼趋流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在垂直循环回流水槽中对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幼鱼个体的趋流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测定黑鲪幼鱼个体的感应流速为0.10~0.15 m/s,喜爱流速为0.20~0.45 m/s,极限流速为0.6~0.7 m/s.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流速与体长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应用t检验的方法对相关性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t喜爱流速=31.06>t0.01(23)=2.81;t极限流速=47.71>t0.01(23)=2.81,因此,可以认为喜爱流速和极限流速与体长的相关关系是极显著的.为从触觉角度和鱼类的趋性对黑鲪的聚礁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张硕陈勇
关键词:黑鲪人工鱼礁集鱼效果
光强对刺参行为特性和人工礁模型集参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8
2006年
对体长(15±0.5)cm、体重(145±0.5)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15 W、25 W4、0 W、60 W白炽灯下以及黑暗条件下(对照组)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刺参对混凝土制立方体礁(30 cm×30 cm×30 cm)和塔形礁(底面30 cm×30 cm,高30 cm)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1)在光照条件下人工礁模型的集参效果与其产生的光学阴影有关;(2)刺参比较适宜在光照度为10 lx以下的光照环境中生活;(3)2种礁60 W和40 W处理组的平均聚集率(MA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5 W处理组的MA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之间,立方体礁的15W和25 W处理组与60 W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塔形礁的15 W与60 W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相同条件下,2种礁MAR的差异不显著(P>0.05)。4种灯源对2种礁MAR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60 W、40 W、25 W1、5 W。[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20-27]
张硕陈勇孙满昌
关键词:刺参光照强度
不同结构模型礁对许氏平鲉幼鱼的诱集效果被引量:36
2006年
用鱼类行为学方法,观测了许氏平蚰Sebastess chlegeli幼鱼在水槽内无模型礁和有模型礁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并统计分析了PVC材质的5种结构模型礁对许氏平铀幼鱼的聚集率。结果表明:水槽中无模型礁的条件下,标志区(模型礁设置区)的许氏平蚰聚集率为0,许氏平蚰选择光线较弱区域栖息:放入模型礁的条件下,5种模型礁均对许氏平蚰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群体重心在礁体周围移动,标志区对鱼的聚集率为56.7%-9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模型礁对许氏平蚰的诱集作用无明显差异,许氏平蚰对不同模型礁均表现出明显的趋集反应。
陈勇刘晓丹吴晓郁石国锋
关键词:聚集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