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121)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武军高阿蕊王岩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民国历史文化形态与文学民族话语考释——兼论民国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概念的相辅相成被引量:2
- 2013年
- 现代文学中的民族话语探讨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人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来赋予五四现代性的意义;有人赋予晚清文学"想象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还有人从民族国家宏大叙事的立场来肯定党派文学"民族主义文学"的现代性价值。这些思路和研究模式虽然都看重民族主义所展示的现代性意义,但是还都忽略了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国家之于文学的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考察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话语应以民国的建立为发端,对于它的阐述也应依托民国的历史文化形态,惟有如此,才可以发现文学的现代性与民国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进一步理解民国文学和现代文学这两个概念的相辅相成。
- 张武军高阿蕊
- 关键词:民国文学现代文学民族话语
- 最终的无聊和最后的坚守——鲁迅临终前心态之剖析
- 2013年
- 1936年鲁迅临终之前,卷入了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个口号"之争。在这场最后的纠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剖析鲁迅临终前的心态。他不仅反对周扬等人借组织力量推行"国防文学"口号的专制作风,也和倡导"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冯雪峰、胡风等人在思想上有明显差异。鲁迅洞悉了口号之争的无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又拼尽生命的余力来抗争,来坚守自我的主体性。
- 张武军
- 关键词:主体性
- “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观照被引量:1
- 2012年
- 对"战国策派"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一,不管是批判还是肯定主要以政治标准作为衡量、评价的基础;其二,从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来为战国策派正名、平反。总体说来,研究界几乎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战国策派。而美学上的贡献正是战国策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也是战国策派主要成员所擅长的专业。因而发掘其战国策派的美学价值,是当前战国策派研究的一个当务之急,对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关照,也是对战国策派研究深化的体现。
- 高阿蕊
- 关键词:战国策派政治标准美学观照
- 抗战时期电影和戏剧的交互影响
- 2014年
- 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戏剧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电影人大规模投身戏剧。戏剧的即时性和战斗性,对生活和现实的迅速反映吸引了电影人的积极参与,同时抗战中期电影器材的匮乏也迫使电影人转向戏剧行业。电影人投身戏剧一方面扩大了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曾经的戏剧经历,为后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和现实化奠定了基础。
- 王岩高阿蕊
- 关键词:抗战戏剧电影
- 民国机制与延安文学
- 2014年
- 最近民国文学相关概念尤其是民国机制研究遭遇到延安文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的质疑,如何处理民国机制和延安文学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命题。事实上,文学的民国机制和延安文学并非彼此抵牾,相互对立。从民国视角出发,回到民国历史文化语境中,是认知延安文学的前提,运用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机制要素,才可更好地阐释延安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观念的变迁,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延安文学中民族主义表述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张武军
- 关键词:民国机制延安文学民族主义
- 民国机制和郭沫若的创作及评介被引量:1
- 2013年
- 过去的2012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的研究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也许会遭遇更多的挑战。稍微回顾近几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郭沫若这样会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介,肯定者赞其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否定者贬其为不学无术的文化小丑;
- 张武军
-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民国文化巨人百科全书文化史
- 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飞跃——从王国维到陈铨被引量:1
- 2017年
- 陈铨是战国策派的中坚人物,截至目前,学界对他的关注大都集中在政治上的平反,即便是学理性的研究,也基本着重于他对民族文学的提倡和实践上。但他在美学上的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对悲剧理念的阐述往往被学界所忽视。要谈论陈铨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贡献,尤其是他对悲剧理念的贡献,我们有必要为其找到一个参照对象。众所周知,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 高阿蕊
- 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被引量:2
- 2012年
-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宪政、法制以及政党政策与民国文学的关系,本刊约请了四位学者分别就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抗战时期民国政府文艺政策的两面性和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等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的与思考。
- 张武军
- 关键词:宪政民国文学左翼文学文艺政策民族形式
- 《鲁迅全集》编辑出版史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2012年
-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 张武军
- 关键词:编辑出版《鲁迅全集》